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4770字。吉林省辽源五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普通班)
  本试卷分Ⅰ卷(阅读题)和Ⅱ卷(表达题),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
  一百多年来,人们在奥运会上寄托了关于和平和奇迹的梦想,奥运也经历了战争的戕害、冷战的对垒,承载了众多体育所无法承载的东西,比如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随着奥运经济模式的转变、高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向“更快、更高、更强”发起冲击的同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也出现了与自身精神的背离,继续承载着超过体育本身的诉求,比如追求财富,比如展示国力。
  奥林匹克运动寻求的是一种在努力中发现快乐的生活方式,是良好价值观的典范,能够使人们尊重普适的基本道德观念。然而,现在奥林匹克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
  更快,更高,更强?在雅典,希腊两名短跑名将肯特里斯、萨努涉嫌逃避检测,成为雅典奥运会第一起涉嫌兴奋剂事件的运动员。随后的十几天来,兴奋剂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速泛滥。尽管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声称雅典奥运会是反对兴奋剂战争的一个转折点。这场战争将取得胜利;但是一些专业人士认为,雅典甚至很可能会成为最后一届“干净”的奥运会。一位常年进行兴奋剂检测工作的人表示,“按照目前人类科技的发展,在下一届奥运会之前,人类将会研制并应用更不容易检测的‘基因兴奋剂’,用可以提高运动成绩的DNA对运动员进行基因改造,以获取竞技优势。
  精神愉悦的代价?7月份葡萄牙刚刚举办2004年欧洲杯,8月希腊又迎来了奥运会。这两个国家都是欧洲的小国,在欧盟15国中是最穷的,它们充满地缘上的、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焦虑。葡萄牙用了6.6亿欧元为4个星期的比赛兴建了10个足球场,对于一个经济连续30年衰退的国家来说,真是一个壮举!但是,葡萄牙却为了这次比赛成为欧元区12国中第一个突破《稳定和增长公约》预算赤字的国家。希腊也同样希望通过成功地举办本届奥运会,吸引旅游者和投资支持经济增长。但是,目前奥运会的投资已经超过预期,而收益还不确定。如果在奥运会之后,希腊今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明显减缓,或者雅典的就业减少,人们就会怀疑:举办奥运会值得吗?希腊真的因为奥运会改变了吗?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国际奥运会对自己的版图有着清晰的定义:比赛场馆、运动员村,只有那些有票和得到许可的人乘坐专用的交通工具才能到达;奥运会有着自己的“移民”程序,只有奥运会的大家庭的成员才能使用奥运会“护照”进入机场;在行政事务上,有统一着装的志愿者为运动会服务;奥运会也有自己的货币,在奥运场馆和运动员村,人们只能用“维萨卡”买东西;奥运会还有自己的秘密警察,那些穿着黑色金属光泽衣服的人负责在开幕式上保证运动员和其他人的安全。奥运会越来越具备民族国家的特征。而对普通人来说,奥运会给予了他们什么特别的关照呢?希腊奥运会的老板们曾经争论,无需给观众提供更多的东西,因为门票收入还不到奥运会预算的10%。
  奥林匹克运动在21世纪得到了发扬光大,在规模上、场馆建设上,还有在她展示的雄心上;但是如果普通人不再愿意亲临现场去体验她,奥运会就将失去她的魅力。
  1. 作者认为“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下列不能作为这种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    )
  A.奥林匹克承载着体育所无法承载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追求财富和展示国力等需求。
  B.对“更快,更高,更强”“精神愉悦的代价”和“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质疑。
  C.希腊两名短跑名将涉嫌兴奋剂事件后,兴奋剂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速泛滥。
  D.希腊希望通过成功地举办雅典奥运会,以便吸引旅游者和投资来支持国家经济增长。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奥林匹克运动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愉悦,但是需要为此付出代价。
  B.东道主对奥运会充满地缘上的、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渴求,只能是一厢情愿。
  C.科技的发展,致使运动员为获取竞技优势而应用更不容易检测的“基因兴奋剂”。
  D.奥林匹克运动在21世纪的确得到了发扬光大,但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更为严重。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背离自身精神,与奥运经济模式的转变和高科技的发展不无关系。
  B.门票销售收入越少奥运会的老板们就越限制给予普通观众的需求。
  C.雅典奥运会之后,希腊今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会明显减缓,就业岗位会减少。
  D.普通人不再愿意亲临现场去观看奥运会之时,就是奥运会失去魅力之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知 化
  凡智之贵也,贵知化也。人主之惑者则不然。化未至则不知,化已至,虽知之与勿知一贯也。事有可以过者,有不可以过者。而身死国亡,则胡可以过?此贤主之所重,惑主之所轻也。所轻,国恶得不危? 身恶得不困?危困之道,身死国亡,在于不先知化也。吴王夫差是也。子胥①非不先知化也,谏而不听,故吴为丘墟,祸及阖庐②。 
  吴王夫差将伐齐,子胥曰:“不可。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得使。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夫吴、越之势不两立。越之于吴也,譬若心腹之疾也,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不苦其已也,且其无伤也。今释越而伐齐,譬之犹惧虎而刺猏③,虽胜之,其后患未央。”
  太宰嚭曰:“不可。君王之令所以不行于上国④者,齐、晋也。君王若伐齐而胜之,徙其兵以临晋,晋必听命矣!是君王一举而服两国也,君王之令必行于上国。”
  夫差以为然,不听子胥之言,而用太宰嚭之谋。
  子胥曰:“天将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胜。天将不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不胜。”夫差不听。子胥两袪高蹶⑤而出于廷,曰:“嗟乎!吴朝必生荆棘矣。”
  夫差兴师伐齐,战于艾陵,大败齐师,反而诛子胥。子胥将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