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3张。精心设计课件,课件风格与课文内容浑然一体,老课文,新设计,学生在活动引领下学得兴致勃勃,效果极佳!有教案,约5060个字。
《故宫博物院》说课
依舟
各位老师:
下午好!
(P)我是来自北京市黑庄户中学的语文教师王静,十分荣幸能够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教学设计,(P)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八上第三单元的《故宫博物院》。下面我将(P)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方式、教学流程等几方面来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而说明文的教学恰如其分的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这一特征。说明文因所介绍知识承载的人文内涵,决定了其对学生所产生的文化的浸染,又因其与生活实践联系的密切性,又决定了学生情感体验的多元,(P)因此,在处理说明文时,我试图避免对说明知识的肢解,尽量使学生在把握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后,让学生体会说明文中蕴含的语言的魅力,感受知识背后的文化积淀,即体现语文课的“语”特征。
(P)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的说明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单元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说明文的特点,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能够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见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鉴于本单元为初中阶段第一个说明文单元,学生对说明文文体特征较为陌生,所以很难在某一篇文章中达成全部教学目标。所以,教材所选入的五篇课文可谓各有特色,教学也可以各有侧重,例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其(P)中《苏》无疑是突出说明对象特征的典范之作,而今天要进行说课的(P)《故》则在说明顺序方面无疑可以成为经典。
(P)经典于作者在说明故宫博物院这样规模宏大,构造复杂的建筑群时,丝毫不见混乱,条理清晰,衔接自然,行文流畅。这既得益于文章说明顺序的恰当使用,即沿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又取决于作者突出特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即众多建筑只详细介绍了中轴线上最重要的建筑——太和殿。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对我们学习、写作说明文都具有指导性。所以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对于学习本单元其它课文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P)但在我们教师看来如此清晰说明顺序,对于学生来说仍是有一定难度的,(P)这是由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和知识积累等因素决定的。(P)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看,初中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弱,对说明顺序的梳理较为困难,如结合直观形象或图像会有较好的反应。(P)从学生的情感体验来看,来自农村校的学生大多没有到过故宫,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真切的情感共鸣,如能课前查找资料将会有较好的效果。(P)从学生的知识积累的角度看来,学生接触说明文不久,对文体特征理解尚不全面。同时,鉴于本文作为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