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150个字。
2009年秋初中
语文教案——九上六单元
内容全解:
21《陈涉世家》22《唐雎不辱使命》23《隆中对》24《出师表》25《词五首》《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陈涉世家》描写了我国两千多年前爆发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甘忍受黑暗统治,敢于奋起为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的英雄气概。
《唐雎不辱使命》塑造了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人物语言简洁传神。
《隆中对》叙述了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分析形势及对策,塑造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光辉形象。本文以记言为主,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
《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表现了其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热忱。
《词五首》的作者代表了词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流派。
《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鼓励同学们从这些英雄人物身上吸取精神力量。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文体知识;识记积累常用词语;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
2.精读时把注意力重点放在理解课文重点词语、读懂课文内容上。揣摩古文及诗文语言。
3.在品读中,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领会他们的精神境界。
学法指导:
熟读背诵课文,摘抄精彩的语句和段落,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良好的语感。
养成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的习惯。
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年期总第课时第周星期第节
课 题 21、陈涉世家 共课时 第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了解《史记》与司马迁;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熟读课文。
过程与
方法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了解作者司马迁为了理想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精神。
2.学习陈涉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精神。
教学
重点 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能通读全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文中重点难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
难点 1.熟读课文。
2.能理解文中难点语句的含义。
课 型 讲读课文 电 教 设 备
教具、实验仪器
教 学 活 动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检查
激情导入
1.学生通读注释中〔〕《》中的词语,注意生字生词。
2.朗读课前提示。
3.导入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名篇。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吧。 1. 学生通读注释中〔〕《》中的词语.
2. 陈涉是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
3.《史记》:《本纪》《世家》《列传》。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认识生字词。
了解史记。
整体
感知
合作
探究
二、新授
1、范读课文
2、字词过关
鹄(hú)铚(zhì)酂(cuó)柘(zhè)稷(jì)闾(lǚ)左谪戍(zhé shù)当行(háng)度已失期(duó)以数谏(shuò jiàn)罾(zēng)间(jiàn)祠(cí)笞(chī)陈胜王(wàng)忿恚(huì)毋(wù)以应(yìng)蕲(qí)宁(nìng)有种乎谯(qiáo)会(huì)计事长吏(lì)
3.通假字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征发,调发)
②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思,用意)
③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④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⑤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4.作者司马迁。
5.指导学生通读全文。
1. 前三段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第1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第2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第3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2. 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完成课文通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