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目的】
  一、理清情节线索,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学习本诗在叙事与写人上的艺术特色。
【知识重点】
  一、刘兰芝、焦仲卿的命运和性格,全诗的主旨。
  二、通过人物对话,并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三、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相”字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学习难点】
  诗中的铺陈、比、兴手法。
【方法指导】
  这首乐府诗较长,注意参看注释弄懂具体诗句的含意,通读全诗;了解故事梗概进而分析人物,着重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的意义;并认识作品在叙事和写人上的主要艺术手法。
【导读与简析】
  一、思想内容:
  《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可能从建安以来就在群众中流传,经过三百年的口口相,直到六朝才成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样子。所以虽然经过文人加工,但民间文学的特点仍很显著。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古代社会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无子、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不事姑舅和淫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表明与刘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可将全诗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兰芝自诉。(开端,揭示矛盾)
  第二部分(3-12段)遭遗盟誓。(发展,推进矛盾,继续发展)
  第三部分(13-22段)被迫改嫁。(继续推进矛盾)
  第四部分(23-32段)双双殉情。(高潮,矛盾进入顶峰)
  第五部分(33段)鸳鸯和鸣。(结局,解决矛盾)
《孔雀东南飞》长于叙事,精于叙事,事中寓情,情又生事,情事融为一体,结构艺术非常精妙。本诗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双线并行,交递推进式。诗的一条线索是:以封建家长压迫与青年男女的反抗为主要矛盾,展示双方的斗争,这是主线。在这条线索中,矛盾两方面屡次交锋,斗争的波澜迭宕起伏,逐浪推进,直至焦刘以死抗争,进入悲剧冲突的高潮,从而突出了中心思想的一个方面: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吃人的罪恶。另一条线索是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的爱情。这条线虽不像主线那样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