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50字。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抓住关键句,品味揣摩作者深沉绵密而富有哲理意味的语言。 
  二、熟读课文,解读作者对本文的哲理性思考,培养学生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三、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养成珍惜自己眼前的拥有,学习体谅父母进而宽容待人的健康生活观。 
  教学重点:地坛和母亲对我生命求索的启示,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 。 
  教学难点: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与死”的思索。 
  教学步骤: 
  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放映背景音乐) 
  导语: 有这样一个人,从小生长在北京城,16岁时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18岁时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去陕北农村插队落户,21岁时因积劳成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正是他的生日,他从此以后再也没能站立起来。曾有的年少轻狂,所有的豪情壮志一下子都成了海市蜃楼,他一度痛不欲生。后来,在母亲的奔走下进了街道的一家小厂,每天在那里画彩蛋。再后来,他成了一名作家,当他第一次获奖,他的健康的朋友们把他从轮椅上抬为他欢呼时,他一直倔强的昂着头,但委屈的泪水却忍不住流淌下来。这个人就是史铁生,今天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走出当时那痛不欲生的困境的。 
  二、抓住关键,整体把握 
  问:本文标题是《我与地坛》,但是作者仅仅是写了我和地坛吗? 还写了母亲。 
  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找出第一句能把“我”、“地坛”、“母亲” 三者联系在一起的句子。 
  答:在第八自然段“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第一部分 我与地坛     
  1、问:他是“跑”到地坛去的吗?不是。那又是如何去的?他怎么了?(用课文的原句来回答) 
  “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2、问:“独自”跑到地坛去。为什么“独自”去?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找出课文的句子来分析。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写出了作者那时的孤独、颓废忧郁、痛苦自伤的心境。 
  3、问:“总是”到地坛去。为什么“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