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10字。
辨析修改病句——不合逻辑
教学目标 重难点:能辨析不合逻辑语病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了解不合逻辑的类型,能辨析不合逻辑的语病
教学时数 6-6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诊断练习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
A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B.2003年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温铁军倾力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免费培养农民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在河北定州成立。
C.自交通部公布“中国公路零公里”标志的征集通知后,全国各地的社会公众、专业公司及交通主管部门积极响应。
D.黄花城长城地处京师北门,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冲,因此这里的长城用石条筑就,工艺精湛,堪称“固若金汤”,又名“金汤长城”。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
A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获得成功的。
B.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的多寡和门第的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C.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
D、现代阅读理论认为,作品是一个开放结构,只是一种意义的可能性,读者的参与才意味着意义的生成及作品的最终完成。
【解析】A “凡”和“不少”两个词所表示的范围是不等的,一个表示所有,一个表示大部分。B第一个分句单看是不存在问题的,而后一句是讲在另一个时期人们择偶的标准,既然如此,那么前一句也应为前一时期人们择偶的条件,删掉“寡”和“低”就可以了。C“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就形成了双重否定,与原句表达的意思相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
A、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B、试问那些买官的人民“公仆”们,你们买官的钱有多少是老百姓的血汗呢?
C.入世后,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D.现在许多小学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二、考点透视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语文科《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必考内容。“不合逻辑”是语病中六大类型之一,所谓不合逻辑,就是句子表达的意思不符合客观事理,即不符合事实,没有道理。
综合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自相矛盾
主要指句子的内容互有抵触,语意前后矛盾。
(1)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2)整个大楼的灯都已经灭了,漆黑一片,只有玉珍姐的屋子还灯火通明。
【解析】例(1)中“死难者”是遇难而死的人,而“幸免”是“没有死”的意思,怎么能说“在遇难而死的人当中他没有死”呢?所以语意矛盾。(2)前面说“整个大楼的灯都已经灭了”,而后文又说“玉珍姐的屋子还灯火通明”,自然是相互矛盾。
二、范围不清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不能存在包容关系,否则就会造成概念并列不当的错误。
(1)他喜欢吃梨、苹果、香蕉、水果等。
(2)从事业的发展上看,我国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解析】(1)中“水果”是集体名词,“梨、苹果、香蕉”都包含在水果之列,它们之间是包容关系,不能并列,可改为:“他喜欢吃梨、苹果、香蕉等水果。”(2)中“各项人才”包括“科学专家”,仍属包容关系,不宜并列。
三、一面与两面不照应
有些概念只有一面意思,有些则有两面意思,二者放在一起,就形成前后不照应。
(1)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2)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解析】(1)“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可改为“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2)“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句末的“温暖”适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