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8600字。新泰一中北校高二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2009 . 10
  命题人张汝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4页,第Ⅱ卷为4—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殓衾(qǐn)       巉岩(chán)   雾霭(ǎi)    慰藉(jí)
  B.箜篌(kōng hóu)  公姥(lǎo)    磐石(pán)   踯躅(chí chú)
  C.憧憬(chóng)     蛊惑(gǔ)     百舸(gě)    歆羡(xīn)
  D.鞿羁(jī)        岌岌(jí)     谂知(shěn)  玉醅(pē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恶运       凭吊        坟茔         胸臆
  B.流岚       冗繁        撕打         蹙眉
  C.寥阔       侘傺        攘垢         杂糅
  D.娇嗔       磨蹭        战栗         乐陶陶
  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大大减少,工作作风也将有很大的转变。
  B.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C.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说说唱唱跳跳……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旁。
  D.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豪气。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有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B.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C.心理健康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的《内经》一书中,就有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D.蔡元培广罗人才,各派人物云集京师大学堂,北大一时既是新文化成长的园地,又是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意。
  C.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 。平中见奇,淡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D.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那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