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20字。《登池上楼》
  同学们,我们知道,在文学历史上有这样的一批人:他们或者是怀才不遇,或者是受到排挤或诽谤以致被贬,政治上的不如意促使他们寄情山水,在文学的世界里排遣自己的情怀。大家知道的有谁啊?(柳宗元 苏轼)(柳宗元被贬柳州之后写了永州八记,苏轼被贬《赤壁赋》)那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另一位这样的作家——谢灵运。
  谢灵运是南朝门第最为华贵的士族家庭的子弟,自幼颖悟过人,长成后骄纵自负,在政治上自然抱有很大的雄心。可是这时候的南朝,皇帝去世后,嫡长子继位,这时过去一直很得父亲欢心的老二也觊觎帝位。这位老二呢,与谢灵运关系密切,常对人说,如果他做皇帝,便用谢灵运为宰相。这情况很容易造成矛盾的激化。而谢灵运自己呢,又完全是诗人的性格,高傲、直白,不断对当权者提出批评,后来终于被贬到偏僻的永嘉郡做太守。这是谢灵运首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来永嘉后的第一个冬天,他长久卧病,至明年春始愈,于是登楼观景,写下《登池上楼》这一名篇。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登池上楼》。
  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大家对照注释看一遍。要注意生字的读音还有意思。
  大家齐读一遍。
  同学们,我们知道,魏晋南朝时代权力斗争激烈,仕途风波险恶,因此士族文人既有进取之志,又有退隐之心,而诗人所面临的,却是进退都不能的困境和矛盾的心情。那大家看这首诗有哪些句子反映了诗人矛盾的心理。“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此刻,诗人俯视池中,想起了深潜入水中的虬,他十分羡慕“虬”的美妙幽雅的姿态,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它一样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大家想一下,在当时的环境下,“久在樊笼里”的诗人要怎样才能过上这种生活?(隐居)但是作者这时位处太守,能不能做到安然退隐?(不能)欲退不得,这时失望的诗人又仰望天空,想起了天空中翱翔的鸿雁,鸿雁那展翅高飞,春风得意,奋发向上的雄姿又让作者羡慕不已,面对鸿雁,作者想起自己想在仕途上平步青云的愿望,又想到自己被贬的现实,于是不禁发出感叹,他感叹了什么呢?“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大家注意,薄在这里的意思是:迫近。云浮:浮在这里指的是高飞的鸿鸟;栖川:深渊里的虬龙;作者愧对虬和鸿鸟,觉得无论前者和后者自己都不能做到。这四句呢,作者由虬、鸿写起,引出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和矛盾的心情,这是用了什么手法?(托物起兴。这几句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自己的困境,但为何会这样?
  接下来,“进德力所拙,退耕力不任”,诗人想入仕为官但却担心自己“智所拙“,隐居山林则担心什么呢?(力不任,体力难济)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大家思考一下:谢灵运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呢聪颖过人,又何来的“智所拙”呢?为什么这么说呢?
  (诗人在仕途上努力进取却反而被贬到永嘉这个偏僻的地方,有才能却不得重用。这句话表面说的是自己才智拙劣,实际上是作者的抱怨,我是这么正直有才,但却受到小人的谗害。)
  相同的,诗人无法隐居退耕也并非是“力不及”,大家想下,当时谢灵运如果拒绝做永嘉太守的话会怎样?拒绝赴任就是公开表示与当权者对抗,极可能招致更大的麻烦。
  诗人终于承认自己进德与退耕两不成。当下处境又如何?接下来的四句诗句就告诉了我们,大家一起读出来。“徇路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侯,褰开暂窥临”。曾经的雄心壮志已成空,自己于无奈中来到这偏僻的地方,此时惟一与自己相关的不过是外面这片小小的天地。而自己久病在床,冷落外面这一片小天地已久,在冷落中,季节更换,景色也必然和病前的不同。然而,长久的隔离分别似乎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