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5800字。贵州省兴义市龙盘中学09-10学年高一语文九月月考
  2009-9-20
  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40分,第二卷80分,共120分(作文50分,其余3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所有答案都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共40分)
  一、(4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青荇(xìng)     挥斥方遒(jiú)     漪(yǐ)沦
  B.溘(kè)死       汗涔(cén)        踟(chí)蹰
  C.漫溯(sù)       浪遏(è)飞舟      彳(xíng)亍
  D.疲惫(bèi)       窈窕(yǎotiǎo)    茕(jióng)茕孑立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骄美的容光。
  C.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海的船只就会被覆亡。
  D.因为那个隐密的愿望而苦恼心伤。
  3.下面四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致橡树》诗人以阴柔的木棉自喻,对于阳刚的橡树倾诉自己内心的幻想。
  B.《再别康桥》的作者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著名诗人徐志摩写的。
  C.诗人艾青自抗日战争以来,目睹祖国河山惨遭践踏,人民蒙受深重苦难的历史,在《我爱这土地》中喷发出强烈的爱国之情。
  D.《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
  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阅读《断章》(卞之琳)回答问题。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诗歌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心目中,“你”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想象中凸现出来.
  6.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7.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A.这首诗借物喻人,写出了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
  B.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