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纯情如玉,智慧似金——唐宋诗二首解析
分类:
语文
/
高中素材
/
选修文字素材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20 KB
评级:
时间:
2009/10/17 21:51:49
下载:
本月:1 总计:3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5020字。纯情如玉 智慧似金——唐宋诗二首解析 黄建宏
“诗者,根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情”是诗的生命,任何优秀的诗篇都具有丰沛的感情。老杜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我们发现当诗人由于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的震动使感情汹涌不可遏止时,他就不是那样苦苦推敲了,而是笔如飞瀑,一泻而成。如《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人为什么要写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也。为什么会情动于中?实是在现实世界中碰到了触动灵魂的人事。《世说新语•语言》载:“桓公(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条,泫然流涕。”桓温看到了自己以前种的柳树长得很快,触动了他对生命的憬悟:树长得如此之快,从相反的角度看来,不就是人在这个世界上老得也很快,人的生命很短很短吗?想到这,怎么不使人泫然流涕呢!这种憬悟,是由于客观事物的触发而引起的对人生命的反省——感到生命的短促与虚无。人的生命本是很短促而又有限的,但当其雄心勃勃地去猎取功名或事业时,往往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生命的短促有限,而一旦老之将至就突然发现自己汲汲以求的东西并不能使自己延年益寿,才知道“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人生是多么的虚无;而桓温却不同,他被一种特定的情境触发,自觉地悟得了生命的哲理。可以这样说,许多诗人写诗都是因为由于“生命意识的觉醒”而对社会、家庭、世道、人心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或强烈的感情。
杜甫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冬末赴洛阳,次年又从洛阳返回华州任所,途中遇到多年不见的好友卫八处士。此时,安史叛军肆虐,天下兵连祸结,饿殍遍地,诗人也到处漂泊流离,居无定所,前途未卜, “访旧半为鬼”, 在这样的情况下,却意外地遇见自己二十多年未见的卫八,且老朋友又殷勤地招待,此情此景,诗人怎么不感动得涕泪涟连呢?于是,他的生命意识在头脑中跳跃,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送给这位真诚善良朴实的朋友。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头脑中跳跃着的生命意识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世间真情的可贵。大凡伟大的诗人都是具有真性情者,杜甫也是如此。你看他和李白在山东游玩之后,始终把李白视为兄长挚友,甚至在李白长流夜郎时还时时牵挂不已;他痛恨趋炎附势之徒,《贫交行》写道:“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一个青年时代的相识,又是一介布衣,却如此的看重人世间的友情:看到诗人,便将他邀至家中。兵荒马乱之时,许多人食不果腹,道德最容易沦丧,礼义最容易毁灭,自顾尚且不暇,遑论招待他人?而卫八处士却尽最大努力招待朋友,其心灵之淳朴,心意之拳拳,古道热肠,怎能不令诗人感动!不仅如此,他教育的儿女都彬彬有礼,“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热情而好客;“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一家人忙忙碌碌,像办喜事一样,这无异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把诗人熏得暖意融融。人们说,在人世间,亲情、友情和爱情是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