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边城
本学期总第10课时 授课日期 2002年3月15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的生平及作品。2、了解沈从文描写的湘西风土人情。3、走近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4、赏析心理刻画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重点难点关键 1、本文的人性之美。2、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教学方法 读读、议议、悟悟
环节与时控(师生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二、了解文化背景三、读读、议议、悟悟四、深入体会 “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正懂得它的意义的人却很少。”这是沈从文先生在他的散文《在昆明的时候》中的一段话。如此熟识的两个字,却鲜有人能参透其中深意。沈从文用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醇厚的世俗人情去反照他心中的缠绵而质朴的爱和那人性的美,那么我们今天一起去发现她的美,展示她的美,用你我的心去体味。课前发放阅读材料,课上让学生做要点介绍。(一)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情节结构,感知课文。教师点拨、总结,出示幻灯片:翠翠心中的凄凉——听父母的故事;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线索:翠翠的心理活动。(二)研讨问题(同时出示几个问题)(1)第一段中,翠翠为什么会感到“薄薄的凄凉”?(2)怎样理解翠翠的“胡思乱想”?是真想惩罚爷爷吗?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深入补充:这个“清醒”的“白日梦”,把一个少女单纯而又隐秘的内心情感托显给读者。因感情生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哀怨的心理。(3)翠翠坐在溪边,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为什么无来由的多次的“哭”?进一步补充:①注意翠翠情窦初开的朦胧感情。②注意湘西质朴的环境中生活的翠翠不同于城市少女。(4)如何从祖父的内心独白看他的性格?(5)第二部分出现了一种植物——虎耳草,而且一直伴随其情感发展,试说说虎耳草在文中的作用?(6)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芦管,为什么觉得“吹得不好”?听着老船夫长长的曲子,为什么“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7)最后,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为什么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大把虎耳草了”?从上面讨论可见,翠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三)分析讨论作品人物间的亲情关系和爱情关系,感受湘西民间独特的风俗美风情美。(1)翠翠和祖父的祖孙情。点拨:这种亲情是根植于纯朴民风中的。(2)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点拨:爱情的美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对物欲的排斥,爱情愈纯洁,其中包含的物欲成分就愈少。补充:翠翠也是纯洁爱情的结晶。(3)天保和傩送的手足情。本文对人性有那么美好的描述,那么作者的用意是什么?【此问旨在开拓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