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0110字。浙江省瑞安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
  本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徇私/驯服   讥诮/翘首     婚宴/筵席    赈灾/饮鸩止渴 
  B.休憩/契约   龌龊/绰约     社稷/觊觎    纶巾/鳏寡孤独
  C.攻讦/桀骜   按捺/木讷     恣意/肆虐    赎罪/穷兵黩武
  D.膘肥/剽窃   苛刻/窠臼     熨帖/神妪    溯源/横槊赋诗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除了丰富的景观资源,温州也不乏深厚的人文底蕴,“山水诗发详地”、“南戏故乡”美誉在前,细纹刻纸、木活字印刷等众多“非遗”珠玉迭出。
  B.为保护太湖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根据江浙两省出台的通告,从2月1日起,太湖开始进入一年一度的封湖禁鱼期。
  C.从抢车位、买卖奴隶,到如今的开心农场(即虚拟的偷菜游戏),没有人预料到这些小游戏会风糜白领阶层,进而危及正常的工作生活和企业生产。
  D.虽然身着国旗图案的短裙不违法,但这逾越了许多人的心理底线。从上小学开始,我们就被告知,国旗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象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美国电影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播出,它采用现代科技并融合了中国元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B.日本首相小泉不顾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反对,多次执意到靖国神社拜鬼,对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不作反省。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目的就是为了继续做东亚的霸主。
  C.以梅艳芳为原形的电视剧《梅艳芳菲》以其情感经历为主线,再现了她的一生,而“梅艳芳菲”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她生前的一颦一笑。
  D.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理,市中心的治安状况大为好转:乞丐已经看不到了,小偷也只是凤毛麟角的那么几个了,抢劫之事几乎绝迹。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军小学评选“三好学生”时规定视力保持在约5.0以上或者一学期不下降的学生才可以参加评选。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学生有一个好的身体。
  B.从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首度赋予受损消费者十倍索赔。日前,某区人民法院就以法庭判决的方式支持了一位市民的索赔请求。
  C.布什政府一向致力于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当然可以大张旗鼓地炫耀一番。
  D.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有些作品以传统的形式讲述有趣的故事,探讨深刻的人生意义
  ②但其形式本身就蕴含深意,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③也有些作品主要以独特的形式取胜
  ④都打破了戏剧要讲述完整故事的惯例
  ⑤如戏中戏《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群像展示《群舞演员》
  ⑥如易卜生、萧伯纳等人的剧作
  ⑦新的形式不一定意味着杰作,杰作也并不一定要用新的形式
  排序:                                                  
  6.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从下面两个节日中任选一个,仿照例句,各用一句话表现它们的特点。要求:内容符合节日特点,富有文采。(4分)
  例:重阳节:拄杖登山,老夫聊发少年狂。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
  中秋节:                                                                  
  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针对“国产经典电视剧重拍之风”发表自己的看法。(70个字左右,5分)www.
  最近几年来,国产经典电视剧重拍之风盛行。《小兵张嘎》、《沙家浜》、《红灯记》、《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短短几年时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红色经典电影、甚至老一辈人耳熟能详的几部样板戏等都翻拍成了电视剧。上世纪早期的一些名家名作,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巴金的《家》、老舍的《茶馆》等也被拿来翻拍。声势浩大的四大名著重拍计划成为2008年中国电视圈内最大的事。
  (以上80个空格)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汉代的中国古典美学(节选)
  韩德信
  汉代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汉王朝的经济实力已十分雄厚,随着统治集权的加强,帝国疆域的扩大,汉王朝进入全盛时期。与这种政治经济相适应,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指导方针,于是儒学大兴,百家争鸣终结,思想文化趋于统一。在这一时期伴随着董仲舒对儒学的推崇及对中和之美的强调,客观论美学占据了主导地位,强调美学与艺术的伦理教化和认知功能成为这一时期美学与艺术的主要特征。这时期的思想家们在继承了儒家美学关于尽善尽美说的前提下,进一步认为美就是善的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华丽的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文必须载道,否则它们将没有存在的必要。文与质的关系也是两汉时期客观论美学主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董仲舒的学说最具代表性。他讲:“志为质,物为文。文著于质,质不居文,文安施质?质文两备,然后其礼成。”然而当文质两者发生偏离时,他又讲“文质偏行,不得有我尔之名,俱不能备而偏行之,宁有质而无文。”这一儒家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也同样适用于艺术创造与欣赏。在艺术创造和欣赏中,突出了再现、写实、理智等审美倾向,并突出强调艺术的伦理教化作用和认知功能,如山东嘉祥武氏祠中的画像石刻,有历史中的名人如伏羲、女娲、老子、孔子等人;有表现忠勇的人物故事,象“孔子见老子”,“蔺相如完璧归赵”等;还有表现人伦孝亲,贞节义烈的妇女形象等。如果说这些画像石刻还是以形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