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法
画龙点睛法即在文章的结尾处用极其精练的几笔,力透纸背地点明文章的主旨、事物的本质,把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在读者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此法结尾,可有力地概括出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及发人深省的哲理。如:
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两千元!大山的世界一下子全倒了。(学生习作《代价》)
夜渐渐深了,我拿起小板凳,再一次望了望明月,心想:几年后的月亮,一定会更圆更圆……(学生习作《赏月》)
这几个例子精练隽 永,耐人寻味,给一种余味无穷的感觉。
▲余韵结尾法
所谓余结尾法就是:作者不把意思说完,在文章的结尾处留下一些空白,让读者去思索、想象、咀嚼、回味。用这种方法结尾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得到更为悠长的审美享受。如:
想到这里,不觉心中颇感欣慰。纳西古乐那优美的曲调仿佛又在耳畔萦绕,乐声悠扬动听,久久不能散去……(学生习作《纳西古乐,文化瑰宝》)
从此,我的眼前时时浮现着那个乞丐的形象……(学生习作《在车站,那个乞丐》)
这类结尾,所留空白都是不必直接说出的内容,其表面意思明显也很浅显,而蕴含的深层含义则需要读者通过深思去体会。
▲反问收尾法
一篇文章的结尾,作者有意识地运用反问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这种写法就是反问收尾法。运用此法收尾,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的思想意义,从而更加鲜明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主题。如:
想到从前某位作古前辈的话:“知足者常乐”,觉得好笑,都是凡人,何苦硬让自己脱俗?凡人即俗人,俗人有俗念,天经地义嘛!我似乎看到古人在对我写下的东西摇头,可谁能说自己心里没有一只虫子呢?其实,这虫子只要不害人,有也无妨,何必去勉强,硬要评判其间的对错呢?(学生习作《虫子、人性和欲望》)
此法结尾须注意,反问一定是围绕文章的中心发出的,在文章的主体内容中或从反问句本身就可找到答案,切忌含糊其辞,令读者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