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1450字。四川省广安二中高2011届2009-2010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 (共30分)
  一、(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倾圮(pǐ)    百舸(gě)     峥嵘(róng )    挥斥方遒(qiú )
  B. 做窠(cháo)  篱笆(lí )    召(zhào)唤     默默彳亍(chì chù)
  C. 河畔(bàn)   青荇(xìng)   遒劲(jìng)      夜缒(zhuì)而出
  D.漫溯(shuò)  满载(zài)     分外(fèn)       星辉斑斓(lán) 
  2.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彷徨  长蒿  笙箫  沁园春   金壁辉煌
  B.罗绮  喧嚣  干躁  万户候   旅进旅退
  C.慰藉  榆阴  攀援  东道主   书生意气
  D.雾霭    佝偻  哀怨    怅廖廓   悬梁刺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人的生命实在太短促了,相较地球诞生至今的45亿年历史,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B. 他历来是打开窗子说亮话,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C.听说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只有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戏文概论》是几十年来我国著名的戏剧专家钱南杨先生总结研究的结果。
  B.人民大会堂的彩灯一片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
  C.雪莱对当时教会的蒙昧教育深感不满,于牛津大学就读不到半年即因散发了自己写的《无神论的必要》而被学校开除。
  D.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为了让资本家获取更大利润的目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  
  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这三个特点.是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借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颇受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着其“春秋外传”的声誉。刘知几《史通•六家篇》定《国语》为一家,为“春秋外传”。称其“六经之流,三传之亚”,是将《国语》视为准经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