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470字。
“关注意象,把握诗情”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意象内涵,了解一些常见意象所传承的丰富情感。
2、指导学生自觉地从分析意象入手去解读诗歌,把握诗情,从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自主探究,了解常见意象的特点。
2、课堂上交流讨论,重点掌握以意象为切入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讲练结合,读懂几首有代表性的诗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鉴赏古典诗歌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审美情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课时】一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阅读并识记《备考指南》156页《常见意象和典故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简析意象
物象+情感=意象
三、举例分析,归纳要点
例一:2006年湖北高考题(其一)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例二:2004年广东高考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请找出诗中二、三联的主要意象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归纳:
1、抓主要意象
2、分析意象特征、内涵
注意:
1、整体把握,忌分割孤立
2、防思维定势,忌生搬硬套
四、课堂作业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闻雁寒塘
(唐)韦应物(唐)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这两首诗都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全国高考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09广东高考题)
月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2)“乌鹊”有何特征?这些特征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何作用?(4分)
五、小结及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