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5110字。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二高09-10学年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 文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在对应的答题卡内。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4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B  )
  A.百舸(gě)   寂寥(liào)  彷(páng)徨       惆怅(chàng)
  B.方遒(qiú)   颓圮(pǐ )   瓦菲(fēi)            青荇(xìng)
  C.浪遏(è)     浮藻(zǎo)    长篙(hāo)         漫溯(shuò)
  D.虔(qiān)诚  忸怩(ní)    深邃(suì)          团箕(qí)
  答案:B  A..liáo  C.gāo  sù  D.j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B )
  A.愁怨  分辩  哀叹 冷寞(漠)   B.凄婉 颓废 稽查 精粹
  C.赋予  揣磨(摩)  优雅 韵角   D.班机(级) 木呐 执著 迷盲(茫)
  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
  A.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下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难以捉摸。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翻云覆雨:就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简化,比喻反复无常,善于耍手段弄权术.
  B.3年前那个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如今却以全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我国第一大学府,真是不堪设想。
  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C.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以待毙,就让我们勤奋学习。(坐以待毙:坐着等死。形容在极端困难中,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D.月明星稀,鸦雀无声,院子外的一只不知名的鸟,被明亮的月光惊醒,扑啦啦扇动着翅膀绕树盘旋。(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
  A.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其实相当于否定词,意思是不能做的,句中重复使用后,又用了“不可”,造成三复否定,语意费解。修改方法有两种:(1)把“一忌”、“二忌”、“三忌”中的“忌”去掉;(2)把所有的“不可”去掉。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去掉“不再”)
  C.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正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这一环节也是最容易弄虚做假的现象.主干为:环节是现象.显然宾语不当.应改为这一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弄虚做假现象的环节.)
  D.生活中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如果细细的咀嚼,常能感到它们给生活增添了一种况味,一种情趣。
  5、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
  (1)她艰难的命运、         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2)我的手依依不舍地留恋罗马及后期的逼真的大理石雕刻,我的手抚摸遍了米开朗基罗的感人的英勇的摩西石雕像,我感知到罗丹的力量,我敬畏哥特人对于木刻的           。
  (3)在我一生漫长的黑夜里,我读过的书和人们读给我听的那些书,已经成为了一座辉煌的巨大灯塔,为我        出了人生及心灵的最深的航道。
  A.坚韧    虔诚     指示       B.坚忍    虔诚     指示
  C.坚忍    真诚     揭示       D.坚韧    真诚     揭示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挥斥方遒            遒:强劲有力。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C.百舸争流            舸:轻快的小船。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击水:游泳。
  7.对《雨巷》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丁香”是中国古典诗句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代表美丽、哀愁。
  B.“雨巷”象征着诗人寻觅、追求的理想。
  C.“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
  D.在诗中,诗人让“丁香”和“姑娘”合二为一。
  8.《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是为了说明(    )
  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      B.“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出去联系。
  C.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    D.“我”的遗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