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560字。
  人教版八(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丽岙华侨中学   易翔云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亦可称之为表现“理想“主题的单元。本单元的文章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模式,传达一种憧憬;或吟咏理想的人格,抒写一种追求。文章凝练而隽永,读来颊齿生香。学习本单元,要养成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语言的精妙,感受文章的韵味,领悟其间的情感;文言文是中国文化之源,教学中要善于拓展,联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指导学生背诵名篇名段,使之成为学生终身的修养。本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莲文化的魅力”,要引导学生感知探究,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神奇美妙,继而能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文化现象如茶文化、竹文化、四合院文化等等,从而有思想境界的提升、文化素养的积淀。
  二、单元目标:
  1.把握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选文都是古今传诵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
  映的思想又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时了解古代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认识今天的社会,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
  文学作品都是通过语言表情达意的,而语言又是思想的外壳,因此指导学生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尤其是文言文,更是重中之重。对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很好地进行训练。
  3.进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掌握学习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和同学切磋探究,质疑解惑,提高学习能力。
  21. 桃花源记
  (一)教学目标
  1. 背诵全文。
  2.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
  3. 初步学会利用注解来读懂文言语句的意思。
  4. 了解作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世外桃源”的真切含义。
  5. 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以及他的局限性。
  (二)教学设计
  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以成语“世外桃源”来导入课文及作者。
  2.学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3.问题讨论一:是什么人发现了这个“世外桃源”?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
  学生回答并复述课文第一段的内容,其他学生仔细听,注意记下同学复述时与课文内容不相符的地方。
  在讨论同学的复述是否正确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解释词语,体味和推敲词句的含义。如果学生的讨论不够积极、深入,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来引导点拨:
  (1)这个人是什么时代、哪个地方的?他是干什么的?(指导学生看第165页注解②③,并补充注解:【业】职业:无业游民。)
  (2)渔人是在什么情况下遇到桃花林的?(补充注解:【缘】沿着:缘木求鱼。)
  (3)渔人遇到桃花林后有怎样的心理反映?(引导学生推敲“甚异之”的含义,补充注解:【异】奇异、神异,这里是意动用法,觉得……奇异、神异的意思。)
  (4)渔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指导学生看第165页注解④⑤,并描述桃花林的景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