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80字。2010备考文言考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直击高考】
  理解实词的含义是高考中最重要的一个考点,它所涉及的内容考查最为广泛,涵盖了整个文言文考查内容。既有单独的实词选择题,又有主观题中翻译涉及的重要实词。而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中,理解并掌握了重点实词的含义,就能准确把握全文内容,回答出相应的问题。
  理解实词的含义重在认真复习课本,将课文中的文言文熟读成诵,并结合相关练习题,将课本中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认真落到实处。实词复习的重点内容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复习中应根据相关的参考资料,如“120个常见实词用法集释”“通假字辑录”“常见古今同形异义词辑录”等材料,并需要结合归纳课文的具体实例,力争做到逐一落实。另外,词类活用有时也作为实词考查,可结合课文词类活用情况加以归纳记忆。
  【典例精析】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符载以笺叩泽曰:“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闻风竦动。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其墓。
  初,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曰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署曰孟亭。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128 文艺下)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座嗟伏,无敢抗 抗,出声应对
  B.欲荐诸朝 诸,之于。之,代指孟浩然;于,向
  C.业已饮,遑恤他    恤,体恤,怜悯
  D.符载以笺叩泽曰    叩,询问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言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意义应该是这个词语的本义和这个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可能意义的结合。本题A中的“抗”是动词,与前文的“嗟伏”相反,意译为“出声应对”准确;B中的“诸”是常见文言兼词,如“或取诸怀抱”(《兰亭集序》),可以推知用于句中的“诸”常是兼词,此处作“之于”讲。之,代指孟浩然;于,向。答案正确。C中的“恤”,常见的是“体恤、怜悯”“救济”之意,但此处与此含义明显不合,应译为“顾虑、考虑”。D中“叩”,古汉语中有“叩问”一说,联系此句含义,翻译为“叩问”或“询问”完全正确。答案:C
  【难点扫描】
  如何正确理解一词多义
  【化难为易】
  掌握规定实词的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古代词语相对较少,又多是单音节的词,一个词往往具有多重意义,因此,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如上文中“抗”字,在“抗词慷慨”(《<指南录>后序》)中为“刚正不屈”;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中作形容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