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种种
对联的结构
秦 斯
对联的结构即联句的搭配和排列,也就是上下联的文法结构必须相互照应,相互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如此等等。联句结构之优劣,决定对联的成败,所以,完整地组织联句,有利于突出主题,使对联富有艺术感染力,是创作对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来看峨媚山圣积寺的一副对联:
半天——开佛阁
平地——见人家
出句和对句都是由一个双音节偏正结构和一个三音节动宾结构组成,其意义单位和节奏单位一致,使人读之上口,不失为一副佳作。
杭州龙井园的一副对联:
诗写——梅花月
茶煮——谷雨春
再看:
勤劳门第春来早
和睦人家燕去迟
“春来早”和“燕去迟”都是“主——谓——补”结构。
请看贵州甲秀楼联: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
意义单位为一、五、一。 “水”与“人”是名词相对,“出”与“行”是动词相对。“从碧玉环中”与“在青莲瓣里”则是两个介宾结构相对。上下结构相似。
内容决定形式。对联结构相对,形成整齐和谐的形式美,不过,由于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灵活一些。如:
世间有佛宗斯佛
天下无桥长此桥
这副对联为二、二、三结构,意义单位也是二、二、三形式,但“宗斯佛”是动宾结构,“长此桥”却是“长于此桥”的省略,是动补结构,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结构偶尔不相似也是允许的。此联节奏单位和意义一致。一致是常例,不一致是变例。不管一致不一致,上下联必须相等。这是对联结构的前提。在字数相等的基础上,出句和对句各意义单位的语法结构必须相似,方成佳构。再如杭州云栖寺联: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其意义单位为“一三三一”。“水”与“风”,“冷”与“香”分别为名词、形容词相对;“向石边”与“从花里”是介宾结构相对;“流出”、“过来”都是动词、趋向动词,结构也相似。
作品的组织和构造,作品的各个部分的联系和安排,这就是结构问题。结构特点是显露在外的,所以它是作品的形成因素,但它又是由作品的思想内容决定的,不按照一定的主题要求形成的结构是没有的。另外,结构对于体裁有依从性,所以小说、戏剧、诗歌等作品,都有别于其它自身的体裁形成的特点。对联的结构同样如此。
对联的结构,最基本的要求是“对称”,其次是“关联”。另外,从形式的角度来讲,又可分为常式和变式两类。
对仗的种种类格
● 龚 焱
关于对仗的讲究,古人总结出许多类格。《文心雕龙》说对仗有四种对,即言对、事对、正对、反对。《诗苑类格》说:“唐上官游韶谓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茅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后来,这种对仗类格日渐增加,《文镜秘府论》综合元兢《髓脑》的六种对,皎然《诗议》的八种对及崔氏《唐朝新定诗格》的三种对,合而为二十九种对。这二十九种对中,或许由于千载以前在海外写定,或许辗转传抄,错误脱漏之处很多。因此有些例句,使人感到义例不明,无所适从。另外,前人所流传下来的各种对仗类格,有的是属讲究如何字面对仗的;有的是属于琢磨句式对仗的。为便于理解,现在将它们分为“用字对仗法”与“琢句对仗法”,分述如下。
(一)用字对仗法
1.正名对——又名“的名对”、“名正对”
正名对的特点在于“正”。凡作对联,正正相对。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像这样的对仗称为正名对。初学对联,宜用正名对。
如:东圃青梅发,
西园绿草开。
上联中的“东”与“西”。“园”与“圃”、“青”与“绿”、“梅”与“草”、“开”与“发”都是正名对。
又如:
送酒东南去,
迎琴西北来。
“迎”、“送”与“去”、“来”都是广义词,“东南”、“西北”都属于方位词的范畴,所以是正名对。
又如:
边月随弓影,
胡霜拂剑花。
云光鬓里薄,
月影扇中新。
2.双拟对
所谓双拟对是在上下两联中,以一物比拟另一物,即“比、兴”的“比”。
如:
议月眉欺月,
论花颊胜花。
上联中有两个月字,中间隔以“眉欺”二字;下联提到两个花字,中间嵌入“颊胜”二字。字虽重复出现,但却是两个复合词中的主要成分。有独立的意义。而上下两联,用了两个比喻,所以叫“双拟”。
又如:
夏暑夏不衰;
秋阴秋未归。
3.叠字对,又称连珠对,或联绵对。如:
望日日已晚;
怀人人下归。
烟离离万代,
雨绝绝千年。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江天漠漠鸟双去,
风雨时时龙一吟。
像这样一文再读,二字双来,语意联绵,则称叠字对、连珠对或联绵对。
一)
4.双声对
如:
秋露香佳菊,
春风馥丽兰。
“佳菊”二字的声母都是“j”;“丽兰”二字的声母都是“l”。像这样两字声母相同,而且上下联相对,就是双声对。
又如:
参差连曲陌,
迢递送斜晖。
河汉夜阑孤雁渡;
潇湘水阔二妃愁。
像:奇琴、精酒;妍月、好花;素雪、丹灯;翻蜂、度蝶;黄槐、绿柳;意忆、心思;对德、会贤等都属双声对。
5.叠韵对
如:
放畅千般意,
逍遥一个心。
“放畅”二字的韵母都是“ang”,“逍遥”二字的韵母都是“iao”。像这样两字的韵母相同,而且上下联相对,就是叠韵对。
又如:
郁律构丹巘:
棱层起青嶂。
这副对联中的“郁律”同韵母,“棱层”同韵母。
6.同类对
同类对是用字对仗的一种,是最普通的对法,旧时代老师教学生的启蒙书,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中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就是同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