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工作单位:山东淄博实验中学
姓名:魏严坤


15离骚
[学习目标导航] 学习提示
  1.知识目标:积累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2.能力目标:鉴赏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 1.重点: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的理解。2.难点: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的鉴赏。
[背景知识互动] 知识积累
一、 写作背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二、作家作品  1.屈原(约前339一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2.《离骚》是《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也有人称之为《离骚赋》,或简称《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离骚》作为长篇巨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离骚》的创作,既根植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述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解题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司马迁释为“离忧”,班固释为“遭忧”,王逸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本诗表现了屈原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节操。识记要点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的作品,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2.《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