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80字。《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
  如皋城西中学 杨阳
  【案例背景】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珠玑络绎,是传唱千古的奇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一篇较难教的骈文。文章用典多,文辞简奥,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同时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地方,督促学生查找有关词典资料以加深理解。这些工作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做充分的准备。另外考虑到理科班学生在下面查资料的积极性不高,直接给出预习题目。
  学习中,加强对学生的诵读指导,让他们学习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继续积累文言知识。深入探究的问题放在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最终达到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的情感教学目标。
  【案例主题】
  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而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重视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在课堂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自由开放的精神状态,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交流意见的同时,提升自己已有的感受和认识,从而达到一个更高更深层次的理解。而古代散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在学生自主解决文章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对话式交流和探讨是本案例思考的核心问题。
  【案例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1、结合工具书,整理文本中重要字音;
  2、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
  3、了解有关文化知识;
  4、试着梳理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
  5.找出文中写景或抒情深深打动你的句子进行分析。
  说明:这一步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引导和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面对教材,学生不应该是等着老师来教学,而老师填鸭式的教学也只会更加滋长学生的惰性。而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和文本对话。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注重自己的感受、经历和体验,为后面师生对话以及生生对话打下基础。这一步相当重要。
  二、导入新课
  江南有三大名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大家学过有关岳阳楼的有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有关黄鹤楼的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滕王阁的文章——《滕王阁序》
  三、作者和解题:
  请学生先谈谈对王勃的了解,然后教师明确:
  1、王勃14岁应举及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担任王府修撰。后因为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写下《滕王阁序》,随后,溺水,惊悸而死,本文成为他生命的“绝唱”。
  2、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3、解题:
  (1)王勃和《滕王阁序》: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