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识记(30分)<br>
1、默写要求背诵的课文(10分)<br>
期中考试:1、《荷塘月色》4-6段;2、《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3、《触龙说赵太后》第3段;4、《季氏将伐颛臾》全文;5、《寡人之于国也》全文;6、《劝学》全文。<br>
期末考试:1、《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2、《过秦论》最后两段;3、《兰亭集序》全文;4、《归去来兮辞》全文。<br>
2、考查语言、文学常识(20分) <br>
1、 必修教材中所学课文中的语言知识、文学常识;<br>
2、 语文读本中的书面语汇(期中:1—60篇 期末:61—119篇)<br>
3、 有关名著中的文学常识:(作家、作品中的人物及有关内容、作品风格等)<br>
期中考《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期末考《论语》《女神》《子夜》<br>
二、阅读(得法课内,用于课外。) (30分)<br>
(一)现代文阅读(12分)<br>
材料:课外文章。<br>
考点:期中考试“揣摩语言”;期末考试“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兼及“揣摩语言”。<br>
(二)文言文阅读 (18分) <br>
1、在文言句子中考查(取材于教材)(6分)<br>
①通假字;②古今异义词;③多义词;④词类活用;⑤句式特点。<br>
2、文言文阅读理解(取材于课外)(12 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