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一、单元目标
基础性目标
1.知识和能力 掌握有关生字词,认识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 以记叙类文章与说明类文章作比较,初步认识说明文
的特点,了解三种说明顺序,多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
物记录,体现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发展性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什么是说明文,初步认识说明文特点;通过综合
性活动锻炼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写作说明文。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掌握读写说明文的基本方法,重点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培养科学表述能力与科学精神,培养对建筑文化的兴趣,获得一些美学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我国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
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二、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有人说,建筑是一种容器,建筑师的思想和智慧盛在里面,人类的欢愉与哀伤沉淀在里面,历史发展的秘密隐藏在里面。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冲突与和谐,华丽与朴实,往昔与现代,都使用着一种语言,那就是沉默的建筑语言。它具有异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所选的五篇课文中,《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桥梁专家,他在本文中抓住石拱桥的特征,举出例子,高屋建瓴地向我们介绍了石拱桥的一般知识。文章语言非常平实准确。
《桥之美》这篇美学小品的作者是著名画家吴冠中。文中具有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我们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文章的语言极具个性色彩。
《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一篇介绍苏州园林的说明文,文章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再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总说与分说相结合,给我们以全面、具体的印象。在文章中,无论是说明道理还是描摹景致,作者都没有用任何一处具体的园林作例证,作者所谈的特点是苏州各处园林所共有的特点。
《故宫博物院》大体是按照游览参观路线,以空间为顺序,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由中间到南侧,逐次介绍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读者可以从中对故宫有一般性的了解,又能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说“屏”》是一篇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不太讲究章法,也不注重介绍关于屏风的比较完整的知识,是作者对屏风由来已久的着迷、热爱之情,让他着眼于向我们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对使用屏风提出建议和希望。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增添了“屏风”的文化意味。
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贴近大家的生活实际,活动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全面,我们在活动中可以获得科学与文化知识,锻炼观察与思考的能力,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说明文,所以要让他们先了解什么是说明文,可以将其和记叙类文章作比较,初步认识说明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表述能力和科学精神。同时充分利用课后有关介绍说明文的知识,使学生能清楚读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建议

第11课 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①借助课文标题,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②利用讨论的方法,学习有关举例说明的知识,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③了解我国桥梁建设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课文,然后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教师在已经写好的板书“中国石拱桥”前加上“……”,成为“……的中国石拱桥”)。
[说明]这一个步骤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不必现在对学生的回答下结论,应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以上的工作都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完成深入阅读的目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