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5200字。辽宁省大连市48中09-1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基础知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溯(suò)    百舸(gě)      慰藉(jiè)              强人所难(qiǎng)
  B.谤讥(bàng)   寥廓(liáo)     胆怯(qiè)             浪遏飞舟(è)
  C.忸怩(nǐ)     丰腴(yú)      戛然而止(gá)       有恃无恐(shì)
  D.青荇(xíng)   谥号(yì)      挟持(xié)              怒发冲冠(guān)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伴侣       慷概       主宰       风华正茂
  B.岐视       草霉       废墟       激浊扬清
  C.奥丧       追朔       斑斓       鱼翔浅底
  D.榆阴       摸索       星晨       天纶之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读鲁迅作品,你会随着作品一起愤怒、忧伤、欢喜,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掩卷失笑,叹为观止。
  B.当时,解放区的大秧歌、活报剧一类下里巴人的节目,受到城里人极大的欢迎。
  C.喜剧中的正面人物也应具有喜剧性,可这部喜剧中的两个正面人物道貌岸然,不苟言笑,与整个影片的气氛极不协调。
  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的打击。
  D.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5.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          ”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②据悉,从央视辞职的黄健翔已于    与凤凰卫视签约,正式加盟凤凰。
  ③台北地方法院15日上午首次开庭    陈水扁案。
  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目前   审判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日前   审理
  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日前   审理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目前   审判
  二、新诗鉴赏(每题3分)
  阅读下面一首新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流浪者的悲哀
  穆木天
  在海的那边,山的那边,
  母亲在望儿子,弟弟在望哥哥;
  可是,没有人晓得,在这个大都市中,
  我一人在拖着我的流亡者的悲哀。
  “可怜的落侣雁”般地悲凄,
  故园的烽火,更显得我的空虚,
  看见青年朋友,感到自己老了,
  遇到跃动的生命,觉得自己是刑余。
  在阴凄的巷中,度着虚伪的生活,
  人生的途径,在心中被虐杀着;
  憎恨,如烈火潜在黑煤块里,
  流亡者的悲哀,也只有流亡者拖起。
  到海的那边,到山的那边,
  流亡者的悲哀和憧憬交集着;
  我也不想母亲,我也记不起弟弟,
  故园的屠杀和烽火,在心中交映着。
  ( 1936年7月21日晚)
  注:“九一八”之后,作者因战乱流落他乡。
  6.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节写母亲、弟弟在家乡思念“我”这个因战乱流浪远方的人,可是自己内心的悲哀谁又能理解?
  B.“看见青年朋友,感到自己老了,遇到跃动的生命,觉得自己是刑余”,在消沉中,透出一个敏感灵魂自责的痛苦。
  C.“流亡者的悲哀,也只有流亡者拖起”,说明诗人不安于这种“虚伪的生活”,自觉地意识到,无论如何的境遇,必须肩负起民族受难的十字架。
  D.“人生的途径,在心中被虐杀”,说明诗人在国难时期,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对前途感到渺茫,内心十分绝望。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民族的苦难、故园的烽火连在一起,为这首诗带来了个性的色彩,增加了抒情的深度。
  B.本诗语式整齐,读来铿锵有力,体现了诗人勇赴国难的可贵品质,这种精神与不理解哥哥的“弟弟”,不理解儿子的“母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本诗是一种写实性的抒情,但读来含蓄隽永,如诗的开头与结尾都用了“海的那边,山的那边”,只是一处用“在”字,一处用“到”字,没说明自己怎样投身赴敌的决心,心灵变化的历程却得到暗示。
  D.诗人的心先是“悲哀”,后来是“悲哀与憧憬交集着”,形象地写出了战胜自我的历程,呈现于诗中的是一颗为民族苦难燃烧着。
  三古文基础知识(每题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