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240字。《庄子•胠箧》教案
  山东省莱芜一中语文组  毕玉俊
  教学要点
  1.认识庄子对儒家仁义的虚伪和当时社会的黑暗的揭露和批判
  2.了解庄子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同时了解庄子社会观和政治观的消极面。
  3.把握文中疑难词语
  教学难点:儒道的对立和互补
  教学时间:2课肘
  教学过程
  一、庄子其人其文
  庄子(约前369—286),名周,字子休或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又说河南民权县)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二、庄子的精神世界
  庄子的精神世界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
  1.清代学者胡文英在《庄子独见庄子论略》中写道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心肠极热那是怀者一颗悲天悯人之心,而另一方面却又冷酷犀利,这是对人世间种种荒唐与罪恶的仇视,更是对黑暗世界的控诉。表面上看似无情的他,却有着温柔宽仁的心。
  2.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充分的表达了庄子至人无己,物我合一,神人无功,不染红尘,圣人无名不求在人间立名的人生哲学和宇宙观.从这两点看他不仅仅秉承了老子朴素的道家思想,还将其推向高峰。
  若干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翻开那沉睡的《庄子》时,当我们再次一边品茶一边沉迷于庄子的世界时,或许我们所获得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像一阵暖风,像一潭请泉……
  三、题解
  “胠箧qūqiè”的意思是打开箱子。本篇言辞直接,一方面竭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一方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中去。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就是本篇的中心。
  四、译读全文,把握疑难词句
  【原文】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