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br>
作者简介:徐志摩,浙江海宁人.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派的代表人物.新月派主要成员除了许徐志摩还有闻一多朱湘等。“和谐”与“均齐”为其最重要的审美特征。<br>
康桥即剑桥,是英格兰的一个城市,靠近康河(剑河),以剑桥大学驰名于世,是英国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br>
二.学生自读课文.<br>
三.老师范读课文.正音.讲解节奏<br>
轻轻的/我走了,<br>
正如我/轻轻的来;<br>
我轻轻的/招手,<br>
作别/西天的云彩.<br>
四.齐读 。<br>
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br>
(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br>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