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是与新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教材,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应该说有着重要影响。教学过程中,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些问题。这本书是笔者第一次看到。它已在2001年6 月印刷了第一版,拿在人手中的是2003年6月第二次印刷的40万册中的一本。但令人诧异的是,已是第二次印刷的这本对全国语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教材却存在着这么多看起来非常明显的问题,这实在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下面将笔者认为有问题的地方一一列举出来,由于笔者的学识有限,所以疏漏或是说法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一、注释错误
1. 第20页《童趣》注释⑧:[唳]鸟鸣。将唳一般地解释为“鸟鸣”是不准确的。唳应指“雁、鹤等高亢的鸣叫”。庾信《哀江南赋序》中有“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一句,以鹤高亢的鸣叫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单说鸟鸣,那婉转的莺啼,清脆的黄郦的鸣叫都能称之为“唳”吗(试将老杜的“两个黄鹂鸣翠柳”改为“两个黄鹂唳翠柳”以为如何?)?
2. 第46页《论语十则》注释③[是知也]:这是聪明的。知,通“智”。而王力《古代汉语》释此句为:这才是真正的“知”。这个解释似乎更接近原义。因为前文已经说清了什么是知什么是不知。另:本句课本标点为:“由,诲女知之乎!”,而王力《古代汉语》及中国书店版《新刊四书五经  四书集注》均断句为:“由!诲女知之乎?”,别的姑且不论,课本上的“!”似乎应该是“?”,否则读起来孔老夫子就不象一个循循善诱的长者而是一个自以为是的教训者了。
3. 第46页《论语十则》注释⑤:[弘毅]强毅。这里弘和毅应该是两个词。王力《古代汉语》释“弘,大。这里指心胸宽广。毅,强。”《四书集注》朱熹注:“弘,宽广也。毅,强忍也。”大体都是一个意思。细读原文,无弘则不能“仁以为已任”,没有宽广的胸怀,怎能担得起这担子呢?而毅则呼应的是“道远”和“死而后已”,即:既要以“弘”将担子担起来,又要以“毅”将担子担着走下去。并且查字典,“弘”字也无“强”的意思。
第67页《观沧海》注释②[碣石]在现在河北昌黎。语言非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