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590字。
  高考文言文训练题新编
  安徽省歙县二中   程鸣  邮编245200   电话0559-3332140     13195594903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子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这是一篇赠序,宋濂写此文的缘由及目的是什么? 
  3.读书要整体把握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4.得书之难、求师之难、生活之难,这些典型事例应答了文中哪句话?作者写这些事例是一种蓄势手法,这种蓄势的目的是什么?
  5.本文在主体结构上进行对比,在具体记叙过程中也处处进行对比,请你在文中找出这些对比之处。
  6.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共同感受。宋濂之苦,闻所来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①特别爱好 ②书箱 ③被子 ④拜见
  2。①宋濂去朝见明太祖朱元璋,时在国子监读书的马君以同乡后辈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写此文赠于他。②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获取功名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学习,刻苦自励。(意思对即可)
  3.叙述自己早年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
  4.①余幼时即嗜学。②与太学士优越的学习条件相对比。
  5.围绕“主观上的勤奋与客观上的艰苦,客观条件的优越与主观上的努力与否”对比来考虑。
  6.不要脱离课文,不要只讲大道理,或说些言不由衷的话。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第进士,历知虞城、犀浦县。终太仆卿。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航始监牧时,文彦博在枢府,有所闻,每呼安世告之。安世从容言:“王介甫求去,外议谓公且代其任。”彦博曰:“安石坏天下至此,后之人何可为?”安世拱手曰:“安世虽晚 进,窃以为未然。今日新政,果顺人所欲而为人利乎?若不然,公当去所害,兴所利,反掌间耳。”彦博默不应,他日见航,叹奖其坚正。
  登进士第,不就选①。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擢右正言。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会吴处厚解释(蔡)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②,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宰相范纯仁至于御史十人,皆缘是去。召为宝文阁待制、枢密都承旨。范纯仁复相,吕大房白后欲令安世少避。后曰:“今既不居言职,自无所嫌。”又语韩忠彦曰:“"如此正人,宜且留朝廷。”
  同文馆狱起,蔡京乞诛灭安世等家,谗虽不行,犹徙梅州。惇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③,胁使自裁。又擢一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判官疾驰将至梅,梅守遣客来劝安世自为计。安世色不动,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