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8120字。古田一中2009级高一上学期语文必修一
  结业考试试卷2009.11.10
  试卷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命题  施仁港
  注意事项:
  ①为保证书写效果,请用0.5毫米黑色水签字笔答题。
  ②请在规定的位置写上班级、姓名、座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③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包括标点),字迹清楚。
  ④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⑤违反以上①或③规定者均酌情扣5至10分。
  ⑥本试卷考查的重点为:①语文必修一及其读本,②《三国演义》前90回,③《论语》第1至3篇,④记叙文写作。
  一、语基选择题(共9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瑕不掩瑜   毛骨悚然  颓圮   惊涛骇浪
  B.慢不经心   目不暇接  应酬   天网灰灰
  C.插科打诨   厥功甚伟  警戒   天理昭彰
  D.噤若寒蝉   休戚与共  漫溯   情动于衷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意有误的一项是 (       )
  A.和煦(xù)       窒息(zhì)   尴尬(gāngà)       诗意栖居(qī)
  B.模样(mú)      罗绮(qǐ)    夥颐(huǒyí)       成长如蜕(tuì)
  C.吞噬(shì)      发酵(jiào)   惆怅(chóuchàng)   惊涛骇浪(hài)
  D.焦灼(zhuó)    粘稠(niān)   彳亍(chìchù)      力能扛鼎(káng)
  3.下列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新闻有狭义和广义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和报告文学等。
  B.消息要求简洁、凝练,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充分的信息。所以不能像流水账似地报道所有的新闻要素,而是要强调那些“含金量”最大的内容。由此造成了著名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信息放在开头介绍,后边的内容再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
  C.《药》和《祝福》均为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名篇。前者有明暗两条线索:华老栓夫妇给儿子治病为明线,夏瑜被杀为暗线。两线交织,结构故事。后者巧妙地通过对祥林嫂眼神的刻画,生动地体现了她性格的发展过程,表现了她内心世界的深刻变化。
  D.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通过描述一个18岁男孩初次出门远行的经历,反映了孩子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矛盾冲突,以及涉世未深的孩子对现实世界的困惑、恐惧。它提醒读者,人生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与挫折,但不应该灰心丧气,而应在心里保存一份希望和勇气。小说中青春初旅的明朗欢快与荒诞人生的阴暗丑陋构成鲜明的反差和剧烈的碰撞,使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张力。
  二、古典诗文阅读(共35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每题3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 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此指童年时期)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长短,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