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8840字。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周州   武优中学
  第Ⅰ卷    阅读题(6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古汉字的形声相益
  世界上古史与现代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文明发达较早地区产生的一些古老文字系统,因所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面貌与特征。同时,又因相关远古族团大体相当的社会文化与思想认知水平,加之彼此间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沟通与交流,这些文字系统经历了大体一致的源起与发展的历程,即由初始的表意文字阶段逐渐达至于表意、表音相结合的阶段,此后,除少数特例之外,多数文字系统先后步入了单一表音的阶段。
  原始的汉字是依类象形的产物。中国史前考古资料所见,其刻画于陶、石、龟、骨上的原初文字,主要是用作原始图腾或神名的称谓字以及律历、度、量、衡制度所必需的基础纪数字。前者一律刻画于祭神礼器的特定部位,并在商代甲骨或殷周金文的族名徽号用字中可以找到它们的余绪,它们是多物崇拜的自然物的名字。后者多刻画在废弃的陶片上,其频繁出现、重复使用的几率高且形体简单,古今相承,与商代甲骨、金文中的纪数字基本一致。目前所知,处在原始阶段的古汉字,其通行的年代大概由距今七八千年至四五千年之间。《尚书序》所谓“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及《后汉书•律历志》“天地初形,人物既著,则算数之事生”等记载,与考古资料相互吻合。
  完成于战国时期的《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汉书•五行志》《后汉书•律历志》又有“筹,所以纪数”的记载,都表述了这样的史实:结绳与筹策原是古代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始纪数工具,而原始数字系统即由仿象原始纪数工具创制而成。古代先贤以古汉字始于结绳(易•系辞)或“万物之数因八卦而起”(八卦原是以筹策求取奇偶之数表示阴阳变化的游戏)的看法,都与古汉字基础数字的形成密切相关。
  形声相益为汉字的发展开辟坦途。世间事物,有具象有抽象。初制文字的依类象形,只可施于前者,而于后者则无以为计。为摆脱这种困境,先贤开辟转注与假借两种途径,把依类象形的名物字,通过转折字义(如以仿象工具的我字为第一人称的我)或假借字音(如假羽翼之翼为翌日之翌)的方式,使之成为意义抽象的辞字。转注与假借两种手段的应用,为古汉字的发展找到了转机。
  事物是纷繁复杂的。譬如归于同一品类但形近实异者(如古称羽物的鸡、鸦、鸠,古称毛物的狼、狈、狐)比比皆是,而依类象形却实难一一有所区分。另外,一个表意字,通过借其读音用作多个辞字的情况,虽给书写者提供了便利,却为识读者造成了麻烦。在商代后期的甲骨卜辞中,一种规避了上述弊端的新的汉字类型已经出现,这就是古代学术界称作“形声相益”的文字。这种新的构字法或在表意字上附加声符(如鸟加奚为鸡),或在表音字(假借字)上附加形符(如可加水为河),形成形与声相辅相成的形声字。这种既有表意字用作形符或声符并相互补充、相互增益的构字方式,为古汉字的发展辟出一条畅行无阻的大道。
  中国汉字系统的起源与发展,在世界文字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精髓,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而盛行不衰,成为历史积淀厚重又充满蓬勃活力的文字系统。当我们面对其他古老文字系统纷纷远离传统改行纯粹表音的文字系统时,其改弦之由,易辙之路,或可在中国汉字系统的发展历程中获得启示。
  1.下列对“汉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主要用作原始图腾或神名的称谓字以及律历、度、量、衡制度所必需的基础纪数字,都是汉字的原初文字。
  B.神名的称谓多刻画在废弃的陶片上,它频繁出现、重复使用的几率高且形体简单。
  C.古汉字始于结绳或八卦游戏的看法,与古汉字基础数字的形成密切相关。。
  D. 在表意字上附加声符,或在假借字上附加形符,这种新的构字方法,被古代学术界称作“形声相益”的文字。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明发达较早地区产生的一些古老文字系统,虽然有各不相同的外貌和体征,但都经历了大体一致的源起与发展的历程。
  B.转注与假借两种手段的应用为古汉字的发展辟出一条畅行无阻的大道。
  C.原始的汉字是依类象形的产物,律历、度、量、衡制度所必需的基础纪数字都一律刻画在祭神礼器的特定部位。
  D.世间事物具有的具象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可以施用于初制文字的依类象形。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字的演变由初始的表意文字阶段逐渐达至于表意、表音相结合的阶段,最终必定先后步人单一表音的阶段。
  B.完成于战国时期的《易•系辞》表述了结绳与筹策原是古代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始纪数工具的史实,是我国最早记载古文字发展的书籍。
  C.在商代后期的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了具有表意功能的形旁附加具有表音功能的声旁的形声字,开辟了古汉字发展的新途径。
  D.文明发达较早地区产生的一些古老文字系统之所以改行纯粹表音的文字系统,是因为他们缺少深厚的文化积淀,远离了传统。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秦  士  录① (节选)
  宋 濂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两生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
  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②不为通,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王令隶人捽入,欲鞭之。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曰:“能。”“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顾左右曰:“姑试之。”问所须,曰:“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王即命给与,阴戒善槊③者五十人,驰马出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