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10字。
2009年中考信息概括题评析:避虚就实以简驭繁
原题回放
请自己组织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3分)
欧盟委员会健康风险科学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如果5年内每周使用随身听5天且每天以高音量收听音乐平均超过一小时的话,那么5%至10%的使用者将面临永久性失聪危险。最近几年,欧盟的随身听特别是MP3的销售量猛增,约有5000万到1亿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使用随身听,因此有必要对随身听对人体的危害进行调查并采取措施,以保护青年不受随身听和其他类似装置的损害。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随身听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或:常用随身听可能导致永久性失聪。(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可)如果写成“采取措施保护青年不受随身听危害”之类,得1分。评分要点:“听力损伤”或“失聪”,即强调后果1分;“永久性”,即强调严重性1分;“可能”,即强调可能性1分。超3字以内扣1分,超3字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可。
方法指津
这类题目考查信息筛选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考生最担心难以抓住中心内容,概括不够全面。其实,这是常见的新闻信息概括题,做这种题目只要我们抓住新闻体裁的特征,就能从容应对。
新闻体裁分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其中用来考查考生的最具有可操作性的是消息。一篇消息稿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要统一考虑,统一布局,层次清楚,逻辑严谨。
消息的标题,其作用是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所需的信息。标题拟写要求是:准确概括,反映新闻事实,简要评价事实,语言表述简明得体。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最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将导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或补足导语中未出现的新闻要素,以便读者全面、完整地了解消息的内容;同时在导语所概括的新闻事实之外,增补新的内容,用以扩充消息的信息量,扩大读者的视野,提升新闻主题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