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5240字。安徽省师大附中09-1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丁竹霞
  一、基础知识(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    )
  A、彳亍(chù)             寂寥(liáo)            惆怅(chàng)
  B、荡漾(yàng)          河畔(bàn)               漫溯(shuò)
  C、戮力(lǔ)            惊愕(è)                飨士卒(xiǎng)
  D、遒劲(jìn)           颓圮(qǐ)              彷徨(huá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 瞋目            蛮夷          震慑        图穷匕现
  B、 箕踞            峥嵘          扼腕        头晕目眩
  C、 笙萧            浮藻          窒息        星晖斑斓
  D、 凄惋            牌匾          忸怩        天仑之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C、历来人们都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理解“刺秦”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D、大堰河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情不自禁地盼望儿子得到幸福。
  4、下面对教材中诗歌作品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雨巷》一诗,以情而言,是独自、彷徨、寂寥、愁怨;以景而言,是纸伞、雨巷、丁香、姑娘。可谓此情此景,水乳交融,幻化为一体。
  B、《再别康桥》一诗浸透着浓浓的哀愁,沉默的夏虫、康桥,烘托出一种惆怅的气氛。
  C、《沁园春  长沙》不是普通词人的词作,它体现着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和气魄。在具有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的笔下,自然之景注入了伟人强烈而浓厚的主观色彩。
  D、《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的叙事成分与细节描写是融为一体的,诗的感染力就来自真切而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扶贫工作组的同志经常下到农村了解情况,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
  B、一位老工人向国家文物部门捐献了一枚祖传的硕大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
  C、他们被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D、善不善于选择最恰当的完全可靠的材料,对于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关系。
  6、默写(7分,每空1分)
  ①怅寥廓,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②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③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④鹰击长空,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二、现代诗阅读(6分)
  镜   子
  艾  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会有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7、下面的简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这是一首咏物的哲理小诗,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一种清晰的理性思辨力,因为这里面熔入了诗人艾青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B、诗人以偶行的简短诗节构筑全篇,其中前三节从正面描述镜子的特征,后面四节则写镜子的遭遇。
  C、在诗人的目光里,镜子是很一般的物象,因此对镜子本身这是因为无需多费笔墨。
  D、关于镜子的特征,诗人没有用很多的语言去形容刻划,只有“一个平面”“最爱真实”“忠于寻找它的人”等非直接性描述的寥寥几行。
  8、下列分析不正确一项是(2分)                                   (    )
  A、诗中“仅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两句,将平面”和“深不可测”形成鲜明对比。
  B、“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在形象的描述中,诗人继续沿着意象深入展开诗境。
  C、镜子的反射,直来直去,毫无掩饰躲闪,这就是真实。在它的面前,谁都能够看清自我,不论是沉醉后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