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本课在第18—20页。这是第一单元的主题活动,结合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辅助诗歌的学习与理解。诗作将“雨”拟人化,以第一人称“我”的口气,向学生娓娓道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投入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习惯,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事物,描写景物。
2.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会由此及彼的写作手法。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锻炼查找、搜索资料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主题,深人生活,进行实际探访。
2.利用书籍资源或网络资源,搜集、查找相关资料,并集成资料夹。
3.在班级里开展诗歌朗诵会或专题辩论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诗歌的学习,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自然的美好。
2.培养公正、客观的评价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能够搜集到“雨”的资料,并且资源共享。
2.能够流利、有条理地向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圆其说、以理服人。
3.能够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独立完成以“雨”为话题的作文。
◆难点
1.能够从不同角度客观地评价事物。
2.朗读诗歌时,能够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恰当地读出感情。
◆教学突破
查找有关“雨”的诗歌、音乐、图画等,比较各种艺术形式下“雨”的不同展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设计主题活动过程,组织学生查找资料。2.有条件的可以制作课件,以创设课堂情境。3.选择朗诵能力较强的学生,准备课上范读一些优秀作品。◆学生准备1.查找以“雨”为主题的诗歌、散文、音乐、图画等。2.选择“雨”的一个特点,进行思考。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展示查找到的资料,可作精品的范1.展示查找到的资料并介绍给同学,自读。 荐朗读文章。2.从写作内容和角度入手对资料进行2.配合教师,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分析。3.围绕“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3.结合自己对“雨”的不同感受和体会,
它的形象和意蕴,并进行写作练习。 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进行写作。4.比较文学作品中和自然界中“雨”的4.能够认识到文学形象与现实形象的
不同,开展辩论活动,引导学生进行 不同,能够流利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陈述观点和说服他人的练习。 做到自圆其说、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