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语
1、 端午节故事的来历,
2、 但是又加了一段极煽情的演讲,以引起学生对屈子的热爱。
二,简介〈楚辞〉,屈原生平及〈离骚〉有关知识。
三,极其详细地讲解第1--6节,详细到学生能当堂背下为止。
四,简要讲解第7——12节,能把意思弄清,重要实词的虚词的用法强调到即可。
五,分析文章
(一)指定学生背诵第1`2小节
提问:第1,2小节讲了什么内容?
答:诗人自述身世和名字的来历
问:为何自述身世?
A、学生可能答为了说明自己出身高贵。
B、用例子来纠正他们认识的偏差。当我们看到伊拉克被美国炸的满目疮痍时,只是愤愤不平于美国的霸道,但愤愤一时,也就过去了。然而,当年,我驻南使馆被炸时,多少人上街游行,怒发冲冠?!为什么呢?----很简单,爱国心使我们这么去做。因为中国是我们的母亲!又举了以下例子:大家还记得前不久的亚洲杯,当裁判明显偏向日本时,你们心中怎么想?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反映?——那是中国的球队!中国的!我们有一颗爱国心!!
C、再讲屈原与楚国的渊源,说明他自述身世的目的。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