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5780字。福建省莆田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一        必修1
  命题人 王明霞       审核人 黄喜彬
  (满分100分         时间150分钟)
  亲爱的同学,从这里开始,给自己一个全新的起点吧!祝你答题顺利!
  一、古代诗文阅读(3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⑵惨象,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⑶寻梦?撑一只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2.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4分)
  ⑴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        )    ⑵朝济而夕设版焉(        )
  ⑶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⑷项伯杀人,臣活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⑵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12分)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人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而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史记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             隙:隔阂
  B. 且嚭使人微伺之                微:暗暗地
  C. 今不见用                         见:见到
  D. 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               属:托付
  5.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吴国太宰嚭和伍子胥不和,为排除异己在吴王面前毁谤伍子胥,伍子胥为证明自己的清白,自刎明志。
  B. 伍子胥因自己的计谋屡屡不被吴王采纳而怏怏生怨,还将其子送到齐国以防不测。
  C. 伍子胥是位忠直老臣,死前仍念念不忘国家,告诉门客,吴国将因太宰嚭反叛作乱而灭亡。
  D. 因太宰嚭的谗言和吴王的猜忌,伍子胥被陷害,愤恨而死。他的临终预言招来吴王更大的怒火,使自己死无葬身之地。吴国百姓却在江边为他立祠。
  6.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
  ②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
  (三)古代诗歌阅读(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
  日 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 ①大历二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7.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杜甫怎样的情感?(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8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    )
  A.宝玉在冯紫英家见到蒋玉菡,十分喜欢,得知他就是有名的小旦琪官后,更是高兴,即刻解下玉玦扇坠相赠,琪官也将北静王送的茜罗香巾送给宝玉。回家后,宝玉才发现自己误把袭人的汗巾给了琪官,为赔罪,他又把茜罗香巾系在袭人腰上。 (《红楼梦》)
  B.宝玉挨打后,黛玉到怡红院看望。黛玉见到宝玉后说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 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