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论《再别康桥》中的教学情景创设

李娟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职业高级中学
《再别康桥》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这首诗歌以其优美的诗歌意境、深邃的诗歌感情、精湛的诗歌技巧而成为新版语文教材的首选课文。这首诗歌如果教学得益,将使学生获得极强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但是因为这首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情感已离今天的时代和现实生活太遥远了,所以学生对《再别康桥》的理解往往一知半解,很难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准确的理解,也就很难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也就达不到本文的教学目的。
针对《再别康桥》的特殊性,在《再别康桥》的教学中,我认为应尽可能的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为学生理解此文创设教学情景,以便顺利完成本文的教学目的。
所谓“教学情景”就是在教学中,力求通过教师在备课时准备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包括图文、作者生平及对文章的相关评价)。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语言的组织,使学生激发起相类似或相同的情感,继而产生对文章的兴趣和对文章蕴含内在情感的深刻理解。创设教学情景的构想运用了文艺心理学上的“艺术欣赏心理”的相关理论。文艺心理学认为文艺欣赏者的心理定势会使人对作品的理解产生积极作用,即欣赏主体(读者)依照自己的先在经验、原有习惯、预贮形象、情感、观念及过去习得的艺术模式等,投射到欣赏对象上,移入欣赏的作品中,去理解、体验作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对那些感情性较强的文章如能激发起学生的移情作用,就会提高学生理解、体味作品的积极性。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投射,会将自己心目的人格、气质、生命意识渗入作品中,对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开拓、补充和再创造。这对实现语文的教学目的和培养学生的情商、人文素质用极大的助益。
在《再别康桥》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主旨,拟采用以下方法创设教学环境:
一、 用文字资料
在教学中,学生最不理解的就是“为什么徐志摩会对康桥有如此深挚的感情?”所以,在教学中对康桥的介绍及徐志摩与康桥的关系的介绍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认为这种背景的介绍完全是多余,但是没有相应的历史、事件、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者的感情就失去的根基,读者也没有了理解的切入口。所以,《再别康桥》中对剑桥大学和徐志摩的介绍完全可以详尽些,这样的介绍不但不会浪费时间,还会切实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1、康桥——即剑桥,是对英国剑桥大学的简称。该校创立于1209年,有数十个学院组成。介绍剑桥一定先要介绍康河。它是一条南北走向微微弯曲,垂柳沿岸的小河。坐一艘撑篙的平底小船,慢慢的欣赏大学城的风景点,早已成为剑桥的传统和特色。康河很浅,清澈见底,水中鱼儿清晰可见。日落黄昏之际,这里是划独木舟的好地方。河畔草地和小径,更是双双情侣漫步,静坐谈心的好去处。
剑桥大学一些著名的古老学院,都坐落在康河旁边。其中气势最宏伟壮观的建筑,是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的教堂。它耸入云霄的尖塔,早已成为大学和小城的地标。教堂从1446年开始兴建,历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