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B)
湖南雅礼中学
【考点解说及过关训练】
【考点解说】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一项带有综合性的检测:理解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都是理解和翻译的基础;同时,它又总是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对前后文脉的把握。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每年必考的,而且2002年以前一直采用选择题形式。其间,从1992至1998的7年中,其设题之多、占分比例之大都表明这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头戏。经过1999年至2001年至一题3分的短暂稳定后,到2002年,除了考查“之”的指称(占3分)以外,更是借鉴上海高考的经验,回归到传统的考查方式,采用主观题形式,即由考生翻译,表达自己的理解和领悟(占5分)。如此一来,总赋分增大到了8分,这是前所未有的。
主要考查题型有下面两种:
1.从第一卷文言文材料中选出几个(一般为两个)句子要求翻译。这种考查不增大阅读量,特别注重考查翻译的基本功。如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
2.另给一则文言短文选出几个句子要求翻译。这种考查增大了阅读量,但字数一般在30-100字之间,文本相对浅易,应当能较顺利地进行翻译。如2003年春季高考试题。
【知识整合】
一、 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1.信: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3.雅:就是要求译文遣词造句讲究文笔优美,要生动形象乃至传神。
在高考中,其实主要落实在一个“信”字,其次才是一个“达”字,至于“信”,这是较高要求,又朝此目标努力的意识即可。
二、 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1.直译:就是“字字落实”,即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能同原文保持一致。
2.意译:就是只求表述原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译出原文大意,并不拘泥于字字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文言文翻译一般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即要主要应采用“直译”的方式,尽可能将原文中的词句全部落实到译文或对句子意思的表述中去,体现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句式上也保持一致。“意译”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
三、 翻译的方法——“留、换、补、略、调、贯”
下面以翻译举例加以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