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20字。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师生共同赏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预习成果,疏通文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借助页下注释,读准字音。 
  2.反馈预习情况。向大家推荐认为值得积累或要引起注意的字词。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词请求帮助。 
  教师提示一些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句。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  遂:于是,便  至:到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盖:原来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 
  3.请学生翻译全文,要求其余学生能做出中肯评价。 
  4.全班齐读短文,要求字音准确,句读恰当。 
  (考虑到本文篇幅不长且难于理解的字词不多,因此本文对于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以交流预习成果的形式展开,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诵读,体会作者情感,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的兴趣及能力。) 
  二、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请同学说说对苏轼的了解。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2.教师补充对苏轼的看法。 
  师:关于苏轼,刚才大家都说了,苏轼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地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他们真的该好好地学一学苏轼,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苏轼这里获得使人生快乐的真谛。 
  (这一环节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了解苏轼,一方面是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另一方面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多些介绍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难句解疑,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1.文中哪一个词可以让我们看出苏轼此时的处境?如何理解“闲人”一词的含义?苏轼心情如何?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日:“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