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修辞专题教案
【目标】
    (一)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二)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知识讲解】
    (一)知识网络。
    常用的修辞方法表:
    类别 例示 说明
 (1) 比喻 明喻(用“像”、“如“等比喻词) “共产党像太阳。”(本体像喻体)“解剖整个地区,如同抱个大‘金娃’!” 以具体、浅湿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为喻体,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或理,达到说得形象、生动、明白的目的。难点是借喻、博喻。
  喑喻(用“是”、“等于”、“成为”等比喻词) “那里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本体等于喻体)“且看这里遍地青松,个个雷锋!”(省比喻词。)
  借喻(只有喻体,本体比喻词不出现) “忘了和尚多了没水吃。”(喻体代替本体,无比喻词。)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用两个比喻说明下笔前修改的重要性)
  (2)比拟 拟人(把物当人来写,给物以人的感情、动作、语言等) “由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有强烈感情时,才能用好比拟,而且不能随意比拟,一般要有一定相似点。比拟重在于“拟”,即把甲“当作”乙,两者浑然一体;比喻重在于“喻”,即以甲喻乙,两者有主有从。
  拟物(把人当物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 “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3) 借代 特征代人和事物 “花白胡子下坐在墙角吸旱烟。”(“花白胡子”代“老年人”)“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硬硬的”代“洋钱”)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富于变化,给读者深刻印象。  借代易与借喻相混。区分时注意:借代、借喻相同点是本体都不出现,借体(即别称)和喻体都必须出现。借代着重于甲代乙,两者必须有密切关系;借喻重在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处。
  具体代抽象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本本”代“革命理论”)
  局部代整体 “几千双眼睛都在盯着你。”(“几千双眼睛”代“几千个人)
  器物代本称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枪”代“军队”)
  处所名称本称 “划清两种界限。道德,是革命还是反革命?是延安还是西安?有些人不懂得要划清这种界限。”(“延安”代革命的人,“西安”代反革命的人)
  (4)夸张 向上夸张(故意往大处、高处、多处、远处等方面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故意往多处说) 对人或事物的原样作故意的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就是夸张。它有助于充分表达自己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的充分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感情,促使读者联想。注意不要忽略缩小的夸张。
  向下夸张(故意往小处、少处、短处、弱处等方面说) “一眨眼的工夫麦子就由青变黄了,收害的日子到了。”(故意往时间短处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