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杨威桢
教学目的:
1、 以“百宝箱”为线索,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 以“杜十娘与百宝箱”为中心设计4个问题,思考分析,赏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
问题设置
1、 以“百宝箱”为线索,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小说中,“百宝箱”的出现一共有四次,构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次:李甲奔波借债,但又毫无着落时,杜十娘拿出了“私蓄”的一百五十两,终于感动了柳遇春借来另一半,使李甲能顺利地赎出杜十娘。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次:准备上路时,谢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这“描金文具”正是“百宝箱”,有了这个“百宝箱”,夫妻俩浮寓吴越间的山水之费就不愁了。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次:当李甲用完那二十两白银,为行资匮乏“正当愁闷”时,杜十娘又取钥开箱,拿出白银五十两充当行资。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当面打开,但李甲“在旁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致使“百宝箱”又一次坠入五里雾中。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第四次:当李甲受孙富挑唆,将杜十娘出卖时,十娘悲愤交加,取钥开锁,将箱中宝物一一投之江中,最后自己也“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一次“百宝箱”才让李甲、孙富和旁观者一览无余,使李甲“又羞又苦,且悔且泣”,但却悔之晚矣。这是情节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百宝箱”这个意象在小说中的四次出现,对情节发展起着暗示和推动的作用。给读者设置了悬念,使故事情节跌宕多姿,曲折变幻。
2、阅读并寻找信息,思考并准备回答问题:
⑴杜十娘为什么要积攒百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