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一般戏剧和歌剧的特点。 
2.认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压迫与剥削。 
3.了解、学习《白毛女》浓郁的民族色彩、强烈的戏剧冲突、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及语言 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二、教学时数:3课时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在检查指导学生预习准备时,自然地引导到即将进行的本单元的教学。 以前,同学们已经学过散文、诗歌和小说等体裁的文学作品。本单元要学的,是戏剧文学, 课文里还专门编入一篇指导同学们阅读的知识短文《谈谈戏剧文学》。 本单元主要有三篇课文,今天先讲头一篇《(白毛女)选场》。 板书课题:《(白毛女)选场》。 
(二)作品和作者简介。
歌剧《白毛女》,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在延安创办的一所综合性的艺术学院,后称鲁迅艺术文学学院,简称"鲁艺"。1938 年2月,由毛泽东、周思来领衔,并由林伯渠、徐特立等联名发出《创立缘起》,决定以伟 大的文学家鲁迅的名字为名,创立一所艺术学院。校址设在延安旧城北门外云梯山麓南侧。 1939年8月迁至延安东郊桥儿沟。"鲁艺"于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创作 了秧歌剧《兄妹开荒》、歌剧《白毛女》等优秀作品。 《白毛女》是这个时期歌剧创作的优秀代表作,为我国的民族新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剧作的基调是现实主义的。又因情节的传奇色彩,对人民群众愿望和理想的 强烈表现,使作品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延安"鲁艺"集体创作的《白毛女》,由贺敬之、丁毅执笔编剧,马可、张鲁等作曲。 (三)关于《白毛女》的创作、演出及其艺术成就。
(1)白毛女的创作: 
1940年,在晋察冀边区河北西北部某地传出一个故事,叫做"白毛仙姑"。故事(略)……
在晋察冀的文艺工作者,曾有不少人把它写成小说、话本、报 告等。1944年,这故事流传到陕甘宁边区的延安。 ……这是一个优秀的民间新传奇,它借一个佃农女儿的悲惨身世,一方面集中地表现了封建 黑暗的旧中国和它统治下的农民的痛苦生活,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 义的新中国(解放区)的光明,在这里的农民得到了翻身。也即说:旧社会把人逼成 "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戏剧《白毛女》,便是采取了这故事的中心思想,把它作为剧本的主题。……认识与表现这 一主题是经过了一个不算太短的过程。才开始,曾有人觉得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神怪"的 故事,另有人说倒可以作为一个"破除迷信"的题材来写。而后来,仔细研究了这个故事以 后,我们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没有意义的"神怪"故事,同时也不把它作一个"破除迷信"的 题材来处理,而是抓取了它更积极的意义--表现不同社会的对照,表现人民的翻身。 
(2)剧本创作及排演,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从1945年1月至4月),不断地尝 试,不断修改。 1945年5月,《白毛女》在延安开始公演。第一场的观众是中共七大的全体代表。毛泽 东、周思来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出席观看。第二天,中央办公厅传达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 同志的三点意见:第一,这个戏是非常适合时宜的;第二,黄世仁应该枪毙;第三,艺术上 是成功的。这给全体创作和演出人员以极大的鼓舞。
(3)《白毛女》是我国新歌剧创作的一座里程碑,富有浓郁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