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
一. 基础知识:
1. 判断下列划线字注音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改正后填入括号内:
A. 痴想( zhī)( ) B. 隐秘( )( ) C. 耸立(cóng)( )
D. 诱惑(yiù)(huò)( ) E. 喧腾( )( ) F. 啜泣(chuó)( )
2. 选出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正确的一项( )
A. 凝视(níng) 糟蹋( ) 嶙峋(líng xún)
B. 庸碌(lù) 骚扰( ) 辜负( gū)
C. 小憩(qì) 一瞬间(shùn) 小心翼翼(yì)
D. 茁壮( zhuō) 迂回( yū) 训戒(jiè)
3. 解释加点词语:
A. 小憩( ) 糟蹋( )
B. 小心翼翼( ) 瘦骨嶙峋( )
C. 诱惑( ) 啜泣( )
D. 肃然起敬( )
4. 联系《在山的那边》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A. “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信念凝成的海”?)
答:
B.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答:
C. “山的那边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答:
D. “给我的幻想打上了一个零分”。(怎样理解呢?)
答:
E. “一棵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一棵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答:
F.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涵着怎样的意味和情感?)
答:
二. 阅读理解
课内(一)
①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点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② “我不下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③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路。”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④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⑤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到,“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⑥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 第①段“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说”为什么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答:
2. 用波浪线划出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在文段中所起的作用。
答:
3. 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孩子,是不是他不爱自己的孩子?
答:
4. 设想:假如“我”的父亲见我遇到危险,马上亲自去救小孩,结果会怎样?(开放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