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0240字。河北省正定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
  出题人:语文组 审题人:崔卿 张丽波  戴云云
  第Ⅰ卷(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耆宿(sù)  望风披靡(mí)  高阁(gé)  群雄角逐(jué)
  B.佣工(yōng)  戛然而止(jiá)  处方(chǔ)  岿然不动(kuī)
  C.撩拨(liáo)  滔光养晦(tāo)  当做(dàng) 赧然一笑(nǎn)
  D.尽快(jǐn)  玲珑剔透(tì)  应届(yīng) 忧心忡忡(chō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庄子群呼吁尽快落实防暑津贴政策,维护高温天气时员工的合法权益,但某些相关部门根本没把发放高温津贴当作关乎民生的大事来抓,使得百姓认为我们的政府口惠而实不至。
  B.别人已经改弦更张,我们却还抱住别人的旧办法不放,岂不永远也赶不上别人。
  C.堆堆篝火绵延江边,映红了天,燃透了江,篝火旁围满了轻歌曼舞的绿女红男,风味美食飘香撩拨你的食欲……
  D.旧中国,洋人凭借为所欲为的“领事裁判权”,画地为牢,各自为政,在租界里盖洋房,开银行,走私鸦片,贩卖军火。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俞秀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
  B.在实验中,中国的科技人员成功地在100纳秒时间内,使脉冲能量输出值达到了3.5亿到4亿安培,下一步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使能量“聚焦”在特定的目标之上。
  C.“5•12”汶川大地震在摧毁不少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创造了神奇的自然景观——青川自然保护区内绝壁上的岩石在大地震中发生坍塌,之后在绝壁上“坍塌出”一个巨大的人头像。
  D.西汉时期,儒学家董仲舒读书与做学问十分刻苦,他读书时曾经三年不到自家花园里看一眼。
  4.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②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⑦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A.②①③④⑤⑦⑥ B.①③⑤④②⑦⑥ C.②③①④⑤⑥⑦ D.②⑤④①③⑦⑥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009年,天空飘起人造云
  儒勒•凡尔纳在1889年写的小说《2889年一个美国新闻界巨子的一天》中对未来景象作了各种畅想,其中就有人造云。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莱昂•布雷尼希表示,这个梦想很快就要成为现实。布雷尼希正和以色列的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可能在2009年投入使用的云朵制造技术。
  墨西哥城,2005年。这个大都市是地球上众多“热岛”之一:城市中的黑色沥青路面吸收着太阳辐射,使市区气温比周围地区高了5至10度。热空气和水蒸气上升到大气层高处,在那里凝结成云。
  布雷尼希的“基善”计划模仿的正是这种“热岛”效应,基善(Geshem)是希伯来语中“雨水”的意思。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的“基善”计划打算在靠近海洋的地区选择一块两平方公里的颜色较暗的地面,吸收太阳光热量,模仿云的形成过程。
  试验区的气温升高后就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水蒸气上升到约1000米高度就会形成云,并产生降雨。目前科学技术可以通过向天然云层喷洒碘化银,增加云层中的水分,从而达到人工降雨的效果。但是“基善”计划希望能够达到人工制造雨云的目的。该计划的首个实验将在以色列的一个荒漠中进行,到2009年完成,将花费大约一亿美元资金。
  “基善”计划是一大创举,因为它的目标是制造一片云,但其实很早以前人类就已经在无意中制造出了人造云。这是因为在大海里航行的大轮船和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它们的烟囱和引擎在大气层里洒下微粒,成为水滴的凝结核,也就是说,这些微粒使水汽在它周围凝结成云。这就是我们在天空中看到的像白带子一样的云。
  尽管普通人对此不加注意,这一现象对科学家来说却意义重大。这些人造云覆盖了地球0.1%以上的面积,并且已经被证明能够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