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7580字。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必修一模块质量检查
  语文    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9 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考生学校、班级、姓名、座号及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处。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彳亍(chù)  颓圮(pǐ)  挥斥方遒(qiú)  按剑而跽(jì)
  B.青荇(xìng)  桀骜(ào)  卒起不意(zù)  共其乏困(gòng)
  C.游说(shuō)  弄堂(lòng)  殒身不恤(yǔn)   百舸争流(gě)
  D.戮力(nù)  浸渍(zì)   长歌当哭(dāng)  不胜杯杓(zh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竟争   荆棘   廖廊     忸怩不安
  B.菲溥   碟血   瞋目     黯然神伤 
  C.作揖   呻呤   蹒珊     睡眼惺松
  D.篱笆   涕泗   赁屋     叱咤风云
  3、下列对汉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一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
  B.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D.“休”是一个会意字,即由“亻”“木”两个意义相关的象形符号组合在一起。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金的《随想录》着重回忆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
  B.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
  C.《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
  D.艾青的《大堰河 —— 我的保姆》是一首优美的近体诗。
  5、下列对课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长沙》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B.《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开头和结尾一直强调自己无话可说,是为了表明作者由于没有投身于这场运动而感到自责,愧疚。
  C.《包身工》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字,精辟的分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出包身工奴隶一般的生活情境。
  D.《小狗包弟》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将情与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人在阅读和理解中看出作者胸膛中那颗炽热而受损的心。
  二、文化经典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述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6、下列对以上两则《论语》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论语》都在规劝别人在受委曲、受奚落的情况下不迁怒,不妒嫉,也不争锋。一切随事情自然发展,就像“水到渠成”那样。做到“人云亦云”,保持一团和气。
  B.“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两句都表现了孔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
  C. 要想成为有道德修养的君子,要靠个人的修养和历练功夫。
  D. 要想让别人了解自己,自己首先要了解别人——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换位思考。
  三.文言文阅读
  (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