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1110字。衡水市第二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 :第四册、第五册(1~5)
  (461B)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拗开(ǎo)    朝暾夕辉(tūn)     打烊(yàng)    胼手胝足(zhī)
  B.廊庑(wù)    掎角之势(jǐ)      迤逦(yǐ)    胁肩谄笑(chǎn)
  C.谂知(shěn)   窈窕淑女(shū)    赧然(nǎn)   叨陪鲤对(dāo)  
  D.谲诈(jué)    窸窸窣窣(sū)     黻除(bá)    槁项黄馘(xù)
  答案:A(B“庑”读wǔ;C“叨”读tāo; D“黻”读f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50届世乒赛女单决赛正式打响,卫冕冠军郭跃头两局获胜,第三局却遭到队友张怡宁的反戈一击,最终痛失冠军,着实让人惋惜。
  B、从贫民之子、人权斗士到大韩民国总统,再到涉嫌受贿接受检方调查并直至跳崖自杀,卢武铉的一生,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个人奋斗史。
  C、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谈到南沙群岛时,语气坚定,闪烁其辞,强调中国对这一区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有能力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D、大多数学生解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不仅要理解诗歌的内容,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2、B(A反戈一击:指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不是“反击”。C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与语境不符。D言不由衷:指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指说的不是真心话。可换成“词不达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在面积、人口、资源、市场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
  B.申先生十年前来衡水打拼,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忘记穷困的故乡的孩子。 .
  C.隐藏在语言深层的情韵,附着在词语之上的色彩,未必能借助工具书或词典得到。读者只有通过自己大量阅读,反复玩味,才能逐渐体会。
  D.有关部门提醒:一段时间以来,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传销活动日趋严重,广大群众应学会抵制传销、识别传销、远离传销,避免上当受骗。
  3.A(B.歧义句,“穷困”的是“故乡”还是“孩子”?C.“工具书”包括“词典”。;D.语序不当,应改为“识别传销、抵制传销、远离传销”)
  4.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肇始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对后世名人文士产生了巨大影响和示范作用,                       。曹植宣称“我本泰山人”,“俯观五岳间,从生忽如寄”,                 。李白狂吟“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杜甫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苏轼、苏辙兄弟以未登泰山为憾:“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自称“诗人爱山爱彻骨”的元好问,登泰山时,“山灵见光怪,似喜诗人来”,                       。王若虚在登山途中坐化仙逝,                  。
  ①竟被视为难得的风流而引人羡慕,其遗址称“蜕仙岩”,成为山中一景
  ②把泰山看作精神寄托与生命归宿
  ③与泰山有着高度的心灵契合
  ④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鼓舞
  ⑤创造了奇丽壮美的神奇意境,体现了纵横天地的放逸精神
  ⑥沿袭成为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成为流传久远的文化风气,演变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景观
  A.⑥②⑤④①③                         B.②⑥⑤④③①
  C.⑥②⑤④③①                         D.②⑥⑤④③①
  答案:C(结合引用的诗句内容和语境)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汉字简化是歧途吗
  苏培成 
  汉字有简体和繁体的不同,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远在甲骨文时代就有的。甲骨文里的“车”字有繁有简,繁体的车有车轮、车箱、车辕、车轭等,简体的车就只有车轮和车箱,而简体的车流传后世就成了楷书繁体字的车。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字,80%是由古代传承下来的,其中在先秦两汉时就有的,占到30%。因此,当我们听有人说“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至今,汉字起了巨大的作用”时,我们理解这里说的“汉字”应该包括简体字在内,而不是只指繁体字。
  有人说,“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这话恐不尽然。其实,现代人读古书遇到的困难,不在于用简化字还是繁体字,难在古书用的是古代汉语。要能读懂古书不但要认识汉字, ,更重要的是要懂古代汉语,包括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等,还包括古代文化知识等一大套学问,而这些学问绝非三五日就能学会的。《诗经•豳风•七月》里有一句是“七月流火”,意思是说到了夏历七月大火星就偏了西,暑气将要退去,可是有的人却误解为七月的天气下了火似的十分炎热。这不是古书无情,故意与我们为难,而是因为语言文字是发展变化的,只知今而不知古,自然无法直接与古人沟通。可见能读懂古书是道高门坎,这道高门坎是在语言,不在文字。
  很多人相信“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这是因为传世古文用的都是繁体字,其实如果有了简化字的古书,照样可以从中学习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历来有两种方式,就是直接继承和间接继承。直接继承是由研究传统文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