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00字。
  虚词“而”“之”“其”“以”的用法说课稿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李中良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最新的《山东省高考考试说明》两个文本中对文言文教学特别是虚词教学的要求。
  (1)《山东省高考考试说明》分析
  最新的《山东省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共18个)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可见,高考中直接考察对虚词理解的分值为3分,与虚词间接有关的分值为24分。所以掌握好这18个虚词的基本用法是至关重要的。据此,我制定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概括梳理并掌握“而”“之”“其”“以”四个虚词的基本用法。
  (2)《语文课程标准》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参考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据此,我制定了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能自主使用工具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强化和提升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和能力,并逐步提高此类问题的作答能力。
  (3)学情分析
  另外,1919年以后,白话文教学逐渐取代了文言文教学,学生日常使用和接触的全是现代白话,所以学生与传统文言之间有着明显的时代距离,导致对文言的学习略显吃力;有因为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比较繁杂,与现代汉语中虚词的常用意义差别较大,所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学习信心严重不足,有畏难情绪。甚至有的同学干脆放弃对文言虚词的学习,认为学好它需要很大的精力和投入,高考仅仅只有3分,不学也罢。(以上为学情分析。)据此,我制定了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目标:培养并强化学生对此类问题的信心。
  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
  1.概括梳理并掌握“而”“之”“其”“以”四个虚词的基本用法;
  2.能自主使用工具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强化和提升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和能,并逐步提高此类问题的作答能力。
  3.培养并强化学生对此类问题的信心。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①概括梳理并掌握“而”“之”“其”“以”四个虚词的基本用法;使之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实用化:②强化学生自主使用工具书解决有关虚词疑难问题的习惯,并逐步提高此类问题的作答能力。因为高考要考,所以以上为重点。
  难点——转变学生对高考此类问题的不良思想,培养并强化学生对此类问题的信心。因为这个思想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虚词的学习,所以它是本节课要首先解决的难点问题。
  三.教法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