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201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上海卷)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版本:
沪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96 KB
评级:
时间:
2009/12/15 21:39:15
下载:
本月:1 总计:82
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1题,约11230字。201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上海卷)
(090825)(林承雄).doc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⑴鲁迅深入思考中国历史文化,尖锐批判传统观念和旧有定见,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情境中,其价值意义广为人知,人们也容易切入精神领域与之对话,忽视或淡漠了言说形式和语言载体。鲁迅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丰富意义,语言载体的运用也颇具深意,( ①),文字文化时代,视觉思维和图像呈现并未引起广泛重视。随着视觉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扩张,视觉文化的地位日渐突出。鲁迅参与了不少视觉文化实践,他曾经热诚地倡导木刻、连环图画等视觉艺术,身后留下了许多珍贵照片,移居上海后,电影( ② )他的娱乐方式,( ③ )他实施文明批评的新领地。他一生先后接触了三种视觉文化形态:绘画、摄影和电影,这次序和过程完全吻合中国视觉文化的发展路径,符合传统的视觉现象向现代视觉现象演化的过程。
⑵视觉文化现象中,绘画是鲁迅最早接触到的视觉艺术,通过绣像小说中的民间绘画鲁迅承接了传统视觉艺术的滋养。作为其时流行于民间的艺术样式,这些线描图像显示了视觉艺术对文字信息的辅助功能。视觉文化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可以拆解因知识形成的阻隔获得传输优势。从这些字画共存的文化空间中,鲁迅注意到图像启蒙大众的切实效用。他向读者评荐了不少图文并存的书籍,有识字启蒙的《看图识字》,有《死魂灵百图》、《城与年插图本》等他评介和勉励过陶元庆、司徒乔等青年画家,他还大力倡导连环图画、木刻和漫画等适合大众认知水准的视觉艺术;鲁迅认为通过绘画塑造的视觉形象“第一件紧要事是诚实,要确切的显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他不仅仅把绘画看成现实社会的反映,还认同通过绘画机制,包括线条、色彩和结构给出的世界阐释方式。当上海的文艺家们改造了绘画的内在成规时,他就讽刺为“是漫画而又漫画”(《漫画而又漫画》),鲁迅尊重绘画视觉形象内在规范,也表明他对绘画作品背后的画家眼睛的尊重,对画家们审视世界的方式的尊重。当然,这也为他接受现代视觉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⑶如果说绘画仍具有某些“传统气质”的话,那么摄影就与从属于印刷文化的绘画艺术有了根本差别。它借助近代工业技术手段,与语言文字的差异更为明显。摄影不仅模仿眼睛视觉功能,甚至改写了传统视觉模式,鲁迅敏锐地捕捉视觉幻象带来的心理“震撼”。在杂文《论照相之类》中,鲁迅向读者提供了照相这一现代技术对中国百姓的观念震荡及留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童年记忆。他通过摄影这种衔接传统与现代的视觉文化样式,提供了照相机镜头前人们强烈的仪式感,折射了其时时尚——摄影带来的心理震惊,又纪录了在新的技术前对传统的留恋心态。通过面对摄影机的中国人的不同寻常的表现,鲁迅注意到摄影这种视觉艺术带来的空间限制和在镜头前个体情感表现的聚焦功能。而在另一篇杂文《从孩子照相说起》中,他谈到了相片与原形间的背离。同样的一个孩子,在不同氛围中表现出不同情绪,从而形成不同影像,通过不同相片,深刻揭示了文化环境对孩子的异化。鲁迅通过摄影产生的氛围和摄影视角的引入,通过映像的差异比较得出文化环境及话语压抑人性的结论。面对摄影机,鲁迅的主体审视无意间与拉康的“镜像”理论相契合。“摄影叙述的是我们缺席时世界的样子”,通过被摄对象在照片上的呈现来寻求灵魂内在隐秘信息,鲁迅在新的视觉感官中获得崭新感知模式,得出了主体在趋向“想像界”的认同中,既实现了“镜像我”的转换,从此也走上了无可回归的异化之路。
⑷现代技术在文化领域扩张的另一重要成果是影视艺术。电影不仅通过影像复制了单个物体的原形,而且还模拟了整个世界。20世纪前半叶,电影开始在中国都市空间蔓延,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鲁迅有幸接触到新兴技术的文化产品。上海期间,鲁迅以观看电影为自己仅有的娱乐方式,书信日记中留下不少他与家人及朋友观看电影的记载,“如果作为挥霍或浪费的话,鲁迅先生一生最奢华的生活怕是坐汽车、看电影”。成为现代生活一部分的电影具备公共祭典的仪式性,在视觉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中持有难以合弃的古典气质,鲁迅接纳电影并不十分困难。但是,作为启蒙知识分子,鲁迅对电影的商业性保持着足够的警惕,以清醒的理性的姿态介入电影批评。他敏锐地指出电影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欺瞒性,提出“梦幻工厂”好莱坞电影对人心的迷惑,指出类型电影不过是“近五六年来的外国电影,是先给我们看了一通侠客的勇敢,于是而野蛮人的陋劣,又于是而洋小姐的曲线美”。鉴于此,他还特意翻译了日本人关于电影的文章,借此来警醒和加深中国人对电影的思考和认知。除了关注中国电影的生存和走向外,他还表达了对其时中国电影的忧虑,虽然数量众多,“而可惜很少有好的”,这是鲁迅试图将电影艺术纳入公共领域的文化生活发出的感慨。电影作为一种视觉现象,其价值和意义都在不断展示中得以显现的,鲁迅涉足这一新的文化公共空间时,已经意识到视觉文化与文字文化一样,传输过程中大量渗透意义价值。通过视觉形象,可以折射现实,开拓视界,并尝试建构新的意义体系。
⑸视觉文化的图像符码迥异于文字符码,20世纪视觉文化的逐步兴盛改写和重塑人们的记忆和经验,冲击语言文化传统,现代文化场景中的鲁迅不自觉受到了渐次展开的视觉实践的影响。连缀于鲁迅文化实践中的绘画、照相和电影三种视觉文化现象,恰好应和着20世纪中国视觉文化的演进路径,从阐释性的图像到机械模拟的拟像再到全景性反观的镜像。
(节选自陈力君《图像、拟像与镜像》,原载于《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
1. 联系上下文,为第⑴段画线句选项填空,并说明理由。(3分)
⑴①因而②不是③而是 ⑵①然而②既是③又是
选( )
理由:
2.第⑵自然段末尾一句中的“这”是指 。(2分)
3.本文作者认为现代技术在文化领域扩张的重要成果主要有:
⑴ ⑵ (2分)
4.根据⑵⑶段,概述鲁迅对绘画和摄影这两种视觉文化形态的功能的认识。(3分)
答:
5.细读第⑷自然段,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2分)
A. 现代生活中的电影具有公共祭典的仪式性,在视觉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中保留了传统的古典气质。
B.作为启蒙知识分子的鲁迅,对电影的商业性保持着足够的警惕,他指出了电影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欺瞒性。
C.鲁迅关注中国电影的生存和走向,对当时中国电影的量多优少的现象表示忧虑。
D.鲁迅将电影艺术纳入公共领域的文化生活,认为电影作为一种视觉现象,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不断展示中得以显现的,
6.丁聪是深受上海文化熏陶的漫画大师。请观察右边这幅由丁聪先生创作的漫画,根据漫画内容为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含义。
(1) (2分)
(2)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
春 雨
梁遇春
①整天的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了。我向来厌恶晴朗的日子,尤其是娇阳的春天;在这个悲惨的地球上忽然来了这么一个欣欢的气象,简直像无聊赖的主人宴饮生客时拿出来的那副古怪笑脸,完全显出宇宙里的白痴成分。在所谓大好的春光之下,人们都到公园大街或者名胜地方去招摇过市,像猩猩那样嘻嘻笑着,真是得意忘形,弄到变成为四不像了。可是阴霾四布或者急雨滂沱的时候,就是最沾沾自喜的财主也会感到苦闷,因此也略带了一些人的气味,不像好天气时候那样望着阳光,盛气凌人地大踏步走着,颇有上帝在上,我得其所的意思。至于懂得人世哀怨的人们,黯淡的日子可说是他们惟一光荣的时光。苍穹替他们流泪,乌云替他们皱眉,他们觉到四围都是同情的空气仿佛一个堕落的女子躺在母亲怀中,看见慈母一滴滴的热泪溅到自己的泪痕,真是润遍了枯萎的心田。斗室中默坐着,忆念十载相违的密友,已经走去的情人,想起生平种种的坎坷,一身经历的苦楚,倾听窗外檐前凄清的滴沥,仰观波涛浪涌,似无止期的雨云,这时一切的荆棘都化做洁净的白莲花了,好比中古时代那班圣者被残杀后所显的神迹。“最难风雨故人来”,阴森森的天气使我们更感到人世温情的可爱,替从苦雨凄风中来的朋友倒上一杯热茶时候,我们很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子的心境。“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人类真是只有从悲哀里滚出来才能得到解脱,千锤百炼,腰间才有这一把明晃晃的钢刀,“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很可以象征我们孑立人间,尝尽辛酸,远望来日大难的气概,真好像思乡的客子拍着阑干,看到郭外的牛羊,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高考(上海卷)材料分析图表题答题指南与巩固练习 人教课标版
2009年高考作文分档解析与提升(上海卷) 通用
(上海卷)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2009年高考语文科上海卷作文评点 沪教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政治试卷 人教课标版
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文科综合能力(政..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政治试题 人教课标..
(上海卷)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人教版
(上海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历..
(上海卷解析)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人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