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关中考改革的意见指出,语文阅读要“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今年的阅读试题较好体现了上述精神。
一、 试题特点
1.在整个试卷的25个小题中,共三个阅读段,计14个小题,55分,占试卷总分的百分之三十九点九九。这较好地体现了阅读能力为考查重点之一的特点。
2.既注重课内,也注重课外。三个阅读段中。两段选自课外,即使文言文选自课内,也将考查的重点放在阅读理解和能力的培养上面。
3.注重隽永的文化品味。两段现代文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特点,即:注重了文化素质的取向,强调了对学生进行高尚品德和健康人格的教育。
4.突出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在14个阅读中,有:13、14、16、17、18、20、22、23等8个题,考查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5.着眼开放、创新。如第14题、24题。这些试题,只有“参考”性答案,而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多样化。
6.兼顾评价、鉴赏。如17题、18题,它们既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着眼于学生“浅易的评价,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迁移能力。
7.文言文着眼于阅读理解,不考名词术语,不考文法、句法,强调“古为今用”。
二、答题中的主要问题
1.文言文的感知,理解差。主要表现为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如第12题的“狱”、“虽”、“以”、;“属”、“请”;其次,是翻译时,必要的省略未补出,如13题⑵小题的(这是……;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本题的平均得分为3.5分。.
2.审题不严,不准。如:第18题,题目要求“请结合全文比较分析”,而有的考生却未做“比较分析”,这道题的平均得分仅为1.21分;又如:第14题,该题的要求是先回答“启示”,再“联系生活实际谈你的看法”,而有的考生或只谈“启示”,或只举实例,或“启示”与“实例”不相吻合;再如第13题,有的考生全然不顾题目要求,不是在回答问题,而是以翻译的形式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