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330字。
《论语》论修养
一、自省
本单元共选录十三章。首章孔子勉人修德、讲学、徙义、改过,为全类纲领。第二章曾子自述省身之大端,第三章孔子戒人勿恃才而骄吝,皆修德之要项。第四章子夏论为学首重人伦,第五章之法贤自省,亦属讲学、修德之内容。至于第六章之“见其过而自讼”,第七章论“君子之过”,第八章论“小人之过”,第九章之“过而不改,是谓过也”,则由自省其过,而勇于改过,以期于不贰过,皆属改过、徙义之事。第十章之“患所以立”、“求为可知”,与第十一章之“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第十二章之“不患人之不己知”,义理可以互相阐发;第十三章“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为孔子勉人及时进德修业,以期名扬于世之论,适足收束本类各章。
(一)
子曰:“德之①不修②,学之不讲③,闻义不能徙④,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第七·三)
章旨:孔子以不能修德、讲学、徙义、改过四事为忧,并借此勉人。
注释①之句中助词,无意义。下句的“之”同。②修,治也,修养之意。③讲,讲习、讲求。④闻义不能徙,是说听到善行义举不能迁徙。
析论
人生在世,难免有远虑和近忧,但一个人所忧者,如不是自己可以掌握的,那么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怨天尤人,甚至灰心丧志。反之,所忧者自己有能力去改善,那么只要奋发图强,躬行实践,效果必然可以预期。
孔子所举四事:修德、讲学、徙义、改过,都是人人能自勉,亦应努力去做的。他所忧的,不是个人处境之穷达顺逆,而是有关修德讲学之事。因道德不加以修养,人格必然日加卑劣,也就有为恶的可能;学如不讲求,必不能精,则难于融会贯通,长进不大,孔子于此勉人要力求内在学问道德的修养。而闻义不能迁善,见义不能勇为;知道自己有不善,而不能勇于改过,这是孔子所忧之事,这也是勉人于外在的行为上要能徙义、迁善。如果不能做到徙义、迁善,当然也就谈不上修德,而讲学亦无用。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成为一位君子。
(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①:为人谋而不忠乎②?与朋友交而不信③乎?传不习乎④?”(《学而》第一·四)
章旨
曾子自述每日省身慎行之事。
注释
①吾日三省吾身,是说我每天拿三件事来省察自己。省,音xǐnɡ,省察、反省。身,指“自己”而言。②为人谋而不忠乎,是说替人家谋划事情,还有不尽心的地方吗?为,音wèi,替,代。忠,竭尽自己心力。③信,诚实信用。④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课业,有不曾用心学习的地方吗?
析论
曾子每天都拿三件事情来检讨反省自己,这三件事是:替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