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890字。
  论语卷·论仁爱
  
  本节共选录十四章。仁是孔门哲学中最高的德行,整部《论语》共有五十九章提到“仁”字、共用了一百零九个“仁”字,但是并没有一章很明确的为“仁”下定义。因为仁是诸德圆融的最高境界,而每一个人的才性气质不同,成德的方向也不一样,所以孔子只是很具体地从各种角度开示人应如何行仁。相反地,学者也可以由孔子的开示去揣摩“仁”是什么。
  以下各章都是孔子有关仁德及行仁的阐述,排列上并不依论语原来的篇章次序,而以弟子问仁的形式开其端,逐步引出孔子对仁的开示。章与章之间,若义理有所关联的,则予以联类。如前四章,都谈到行仁须恭敬合礼,克制自己,尊重别人;五、六章提到仁者须谨慎言行;七、八章有为仁由己,不骛高远的含意;九、十章强调交友、环境对培养仁德的重要;十一、十二章鼓励勇于行仁;十三章从反面立论,说明不仁者的困顿;最后一章则畅言立志行仁,即能无恶,以凸显行仁是不假外求的道德自觉活动。
   (一)
  颜渊①问仁。子曰:“克己复礼②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③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④斯语矣。”(《颜渊》第一二·一)
  章旨
  孔子回答颜渊,以克己复礼为仁及实行的方法。
  注释
  ①颜渊,姓颜,名回,字子渊。鲁国人。孔子弟子,小孔子三十岁。天资聪明,贫而好学,于孔子弟子中为最贤。年三十二岁卒,后世称为复圣。②克己复礼,朱熹《论语集注》:“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③归,归与,犹赞许。④事,从事,奉行。
  析论
  克己,是克服己身的私欲;复礼,是回复到合乎天理的行为。一个人一旦能克己复礼,天下人都要赞许他是个仁人了。这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只要不看、不听、不说、不做不合礼的事便是了。
  仁的本质是合乎理,表现在外则是合乎礼,因此礼是合乎天理的节文,所以人只要守礼,便可合天理、达到仁的境地。当今社会鼓励多元发展,但是不能忽略对别人的尊重,否则人人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上下逐利,社会秩序就会动乱不安了。
   (二)
  仲弓①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②,使民如承大祭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④。”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第一二·二)
  章旨
  孔子以敬、恕来回答仲弓所问行仁之道。
  注释
  ①仲弓,姓冉,名雍,字仲弓。孔子弟子,小孔子二十九岁。②大宾,指诸侯。③大祭,指禘(音dì,帝王夏天的宗庙祭典)、祫(音xiá,合祭远近的祖先)等宗庙祭典。④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在诸侯之邦任职没有人怨他,在大夫之家任职也没有人怨他。古代天子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